車網中國現場報道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4日下午舉辦的“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競爭力”分論壇上,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斌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斌
曹斌:謝謝柳老師把我們放到最后。最開始得到邀請的時候,我是非常忐忑的,因為我們是作為一家技術尤其是做軟件的公司,受邀來到汽車,尤其是汽車品牌的論壇上的。我當時在想是不是主管部門對我們有誤解,技術沒有做好,你去說說品牌的事情吧。后來我逐漸的在思考這件事情,逐漸的想清這里面的連續性。軟件跟汽車品牌之間的這種關聯性和引爆點,在這個時間點上起的作用確實是非常獨特的。
前不久有一個現象級的品牌事件,恒大。恒大連續發布了六款車,因為我也在汽車這個行業中,所以也是特別關注,也一直在搜集恒大六款車的相關的信息,外觀確實很炫,有非常多的詞語描述這幾款車。幾天以后我在回想恒大車的時候,只記住了它的名字,恒馳1、恒馳2、恒馳3、恒馳4、恒馳5、恒馳6,這一點是做的最好的,只有這件事情我記住了,確實是起了非常好的名字。
恒大這件事情促使我做了很多的思考,震撼人心的一件事情是在當時的時間,在汽車這個起點非常高的行業,大家突然意識到關于汽車品牌使用的關鍵要素,外形、性能、乘坐感受,舒適度,包括非常困難的生產制造的體系,高端的供應鏈的體系,將來服務的體系,所有的這些最關鍵的要素,可以用錢買到,這是在過去一百年前非常困難的。
我們重新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在這樣的時間點上我在反思,包括在我的朋友圈溝通這個話題的時候,我也在體會。這個時間點上做品牌真的是非常之困難的,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但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糟的時代,我們現在有非常多的宣傳手段,自媒體的方式,我們可以拍廣告片,很多企業的廣告片不比好萊塢大片遜色,我們有非常多的網紅、自媒體、直播等等的手段,非常多的渠道去塑造品牌,但是當我們看到這個產品品牌特征的時候,同質化是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因為我特別喜歡車,幾年前我看到BWM最高端的M7系列出了最后一款12缸的發動機的汽車,性能是百公里加速3.7秒,是相當好的一款車。現在特斯拉還有蔚來,小鵬進入到四秒非常輕松,20-30幾萬的車。前一段時間的modle3 Performance版,初始性能4.1秒,后來發布一個升級包,可以花兩千美金升級0.5秒。過去的行業里面,在進入到7秒以內的時候,想再升級零點幾秒非常困難,但是特斯拉發一個OTA軟件就可以升級0.5秒,進入4秒鐘的范圍內,這是相當不嚴肅的,性能已經過剩了,還有其他的新車,懸掛系統,駕駛感受等都是過剩的狀態。未來在這些領域,如何構造新的品牌價值的時候,過去我們努力很久的東西已經變的同質化,變得很難構造這種差別了,我們在想新的方向,軟件真的有可能在品牌過程中發揮一個更新的作用,這個作用就是不斷迭代的,精雕細刻的人機感受,以及在開放式創新體系下給客戶帶來的新鮮感。
實際上我們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跟幾年前或者幾十年前手機領域的變革是非常之像的,這也是提醒我們在現代變革的時間里,恰恰在過去手機領域里面都經歷過了。
我們最近最常說的話題是汽車產業正在面對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我們說這句話很多年了。在大概七年以前,當時我們也在接受很多的國際車企的來訪,因為我們是做汽車軟件的公司,那個時候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焦慮程度相當之高,當時中國的產業還處于發展過程中,那個時間點包括豐田,包括歐洲的一些頭部企業,他們的高管相當焦慮,跟我們探討軟件,未來,包括互聯網,包括平臺,我們和BMW全球SVP在小會議室溝通的時候,他們說你們將來是大公司,我們是小公司,我說我實在理解不了,他們說只要做軟件,做平臺的就是大公司。因為未來的汽車看起來跟手機有可能是一樣的,只要做平臺的公司,你們去看看谷歌,他們做軟件,做平臺,最后所有的做手機的都要跟著他去走。那個時點上的恐懼感,經過這些年以后,逐漸的感覺放松了一些了,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大家發現在汽車里邊由互聯網的技術去顛覆好像不是那么特別的容易,因為汽車的領域里面涉及到的知識體系,涉及到制造的難度,零部件整合的困難,產業的規模,包括里面的相當多的一些Know How,確實難以顛覆。
到今年這個時間點,焦慮情緒突然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說大眾軟件危機的問題,過去企業發現這個時間段還有的時候,開始構建自己的軟件團隊,三千人,五千人包括甚至更多的隊伍。隨著時間過去以后,發現三千人的隊伍很好建,讓三千人的隊伍做出一個很好的軟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未來的時點下,軟件、創新、互聯網的技術,和汽車產業的融合到底到了什么時點?到底該焦慮還是不該焦慮,對品牌的構建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
現在如果是一個技術的動蕩期,我們到底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我們回到在汽車領域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并且創造了全世界No.1的Tier 1企業,博世的電噴技術,這是50多年前博世構建和發明的,現在還在使用,仍然具有市場主導的位置。這是非常好的創造,并且是非常好的投資,創造了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獲取利潤,獲取了50年。現在的技術迭代周期越來越短,尤其在電動化領域,智能制造領域里,自動駕駛領域里面,很多的技術,前年的技術今年就要消失了,去年還有的控制器,今年可能沒有了,這個時間由過去50年變成五年,三年,兩年,是一個非常快速的迭代的過程。這個里面,我們發現無論是智能化,還是網聯化,很多的技術分支在各個車企都有非常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里面。從歐洲到美國,很多的車企所采取的技術路線,用的軟件,部件,器件的數量差別非常之大。像我們看到的分支很多,很多的企業沿著這個走到頭就消失了,有的企業走到這個地方也有可能消失。未來這些技術路線最終得到統一的時候,那個路線到底是哪個?我們現在其實不是很清楚,最終勝出的技術,會像當年的安卓一樣一統江湖。但是像微軟搞Windows phone,英特爾的Meego系統,三星搞的手機系統等,在現在這個時點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個時間點恰恰是研發成本相當之高的階段,我們很多新勢力,一百億造一臺車可能錢都不夠,現在也是一樣,很多的車企由于大量的in house設計的研發,研發成本是非常之高的,一旦走到后期有可能所有的成本都變成了沉默成本。
我們經常來拿手機做比喻,過去諾基亞在手機領域失敗的時候,諾基亞的CEO說我們做對所有的事情,但是最終我們失敗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在產業變革的時點上,在技術的體系架構,整個工業環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候,這個里面很多事情的對錯是顛倒的。過去我們認為做的對的,現在有可能是錯的。過去可能投入的方向,現在是恰恰相反,不應該投入的。像一開始李老師所說,你越著急越慢,現在可能在很多領域里越使勁越錯,這就是在這樣技術體系架構變革的時候,我們所處的困惑和迷茫。
變革的總體方向,如果我們去參照手機的環境,會發現最終的變革的結果是越來越開放的,整個產業的協同越來越充分,就像蔚來花五年的時間可以構造一個高端的品牌,蔚來創建的時候所處的環境比特斯拉好太多了,蔚來可以購買最好的發動機,最好的電機,最好的電池,可當時特斯拉的時候需要用18650自己捆綁做電池包。這個產業提供技術和技術的平臺,使得創新的門檻逐漸的降低,構造一個高水平的車所需要的研發成本,實際上是在大幅度降低的。
我們看手機的情況也是一樣,小米的手機里面很多關鍵的器件并不是他造的,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到攝像頭等等不是他造的,有相當多的高端的企業給他提供一代一代技術升級,只要在技術之上去集成,去創新,在人機交互領域里面,在客戶使用的最細微的層面上創新,就能夠維持一個品牌的發展。
我們回到剛剛諾基亞的案例,諾基亞在2008年高峰值的時候,品牌價值是550億美元。那個時間點還沒有小米的公司,相對來說恰恰是這種技術變革,軟件的體系架構,帶來了大量產業上細化的分工,很多細分的領域里面提供了高質量的零部件,由于這些工具、軟件、平臺使得創新的門檻大幅度的下降,很多新公司得以誕生,很多老公司快速的衰退,所以我們說這是很糟糕的時代,但也確確實實是個很好的年代。因為過去很多國際的品牌正是靠著常年的制造和專有的技術去構建了一個幾百年的品牌,但是在技術變革的時候,像諾基亞這樣的公司有可能突然間倒掉。
中國恰恰是在利用軟件平臺的技術來構建開放式創新最好的環境,過去在歐洲的企業構建的技術都是封閉性的,因為他的很多產業規模非常巨大,可以不斷的投資。而中國的汽車品牌大概接近一百個,知名的企業有幾十個,企業規模都不太大。真的像歐洲企業那樣從頭或者在家里面構建所有的技術,把每項技術做的特別好,幾乎不可能。反過來看,越是這樣的競爭環境,大家越需要一個開放式的創新體系,越需要產業級的分工,越需要大家坐在一起把分工做好,你家把這件事情解決好,你家把電機解決好,你家把電池解決好,你家把軟件解決好,你家把攝像頭解決好,讓我們整車企業利用很好的產業平臺,用非常好的創新去拉動這個市場。有可能中國的品牌未來會大幅度的縮減,有可能維持一個很大的品牌的數量,每個品牌數量去應對一個細分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是可能存在的。
我們看到在開放環境下需要的最關鍵的動力是朋友圈,硅谷有硅谷的高科技產業的朋友圈,歐洲有汽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構建的朋友圈,在上海這樣的嘉定區我們也有構建我們自己的朋友圈,邊上就是蔚來,隔壁是做芯片的地平線,過了馬路就是上汽軟件中心,已經形成這樣的體系,這樣的體系繼續發展下去,下一步我們將梳理更加清楚的分工結構和體系框架。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汽車工業協會的領導下我們構建了AUTOSEMO基礎軟件生態委員會,通過基礎軟件構建清晰的產業分工架構,哪些人做芯片,哪些人做系統,哪些人做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哪些人解決車聯網的問題,哪些做整體的人機交互的體驗的界面,正是這樣分工的需求使得我們這樣一個基礎軟件的聯盟得以成立,東軟睿馳也有幸作為首屆輪值主席單位。
東軟睿馳剛剛介紹了,我們過去圍繞著軟件,同時也在針對新的四化構建我們的核心技術,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面向下一代的名為NeuSAR的車輛基礎軟件開發平臺。
這是NeuSAR基礎軟件的基本要素,我們兼容歐洲AUTOSAR的標準,同時面向新的SOA體系架構在針對面對中國本土車企軟件開發工具鏈和開發平臺。可以支持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應用。
NeuSAR支持aCore和cCore以及相應的工具鏈,并且和很多本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把他們的需求放入到產品里。不光是基礎軟件,我們也在跟本土企業共同構建自動駕駛生態軟件包,這款軟件包今年在上汽通用五菱E300的車上實現了L2級別的自動駕駛,全部的器件都是國產的,并且支持各種底層芯片,支持主機廠在軟件包上定制客戶化感受。
說了這么多,希望在新的環境下和同仁們一起構建新生態的朋友圈,習大大也說了關鍵技術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核心的軟件以及圍繞軟件的生態是最難以代替的核心技術,希望跟車企在這個方向上一起努力。NeuSAR3.0今年11月份會在廣州發布,歡迎各位領導和專家到現場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