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8月13日,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舉辦,本屆論壇以“冬芽”為主題,“冬芽”傳遞的是積極、向上、樂觀和一往無前的精神,是尋找艱難時世生存發展的智慧,它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份提出,也與積聚力量、重塑格局中的中國汽車工業最準確的同頻共振。
在論壇現場,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徐和誼表示,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十余年深耕所培育出的市場之芽、產品之芽、產業之芽,已經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首先是市場之芽,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不僅級別結構出現明顯轉化,而且品牌結構也出現了顯著上移,這表明消費升級帶來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需求,已經真正成熟。此外,上半年私人用戶占比正在持續提升,新能源物流車等新的對公市場潛力,即將全面釋放,這表明“公私均衡”的可持續市場結構正在快速形成。
其次是產品之芽,徐和誼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質量品質層面來看,正加快從低故障率、低維修率等基本門檻,上升到持續優化、改善用戶體驗的高級層次,進一步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屬性特征、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偏好,圍繞外觀、內飾、動力等,持續提升產品的精品化程度。
最后是產業之芽,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450萬輛,占全球50%以上,更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徐和誼認為,從業績反彈速度、投資增長額度、資本市場熱度等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依舊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基石力量。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全國防疫形式全面穩定下,社會經濟加快復蘇的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與各位新老朋友齊聚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這是第12屆。
我們共話巨變之中的汽車行業,所面臨的最新形勢,共具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突圍寒冬,蓬勃生長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見到了眾多好友,在此我也想向大家表達多年誠摯的謝意。
根據北京市決定的安排,我由于年齡的原因,上周剛剛從北汽集團董事長的位置退下來。由姜德義先生接任,所以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多年來始終關心和支持北汽事業發展的各位好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美好的祝福。
身份的轉換,改變不了我永遠作為一個中國汽車人的初心和使命。結合這次論壇的主題“冬芽”,想與大家重點的分享我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過冬突圍,良性發展的三點思考。
今年以來,深度調整的汽車產業又受到了疫情沖擊的疊加影響,在今年的一季度,可以說按下了暫停鍵。盡管4月份國內的汽車產銷開始加速復蘇,上半年的產銷量雙雙突破千萬輛。同比變化也迅速舒展到了16.8%和16.9%。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它的復蘇仍然緩慢。上半年的產銷同比,分別下降是36.5%和37.4%。
產業供給側也持續的承壓,可以說寒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當前的寒冬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這11年的深耕所培育出的市場之芽,產品之芽,產業之芽,已經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三個芽,我借助今天的主題“冬芽”。不僅讓我們對春回大地,產業騰飛,充滿了堅定的信心和希望,也為我們接下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
具體而言有這么三個觀點,一是以創新呵護市場之芽,更好的滿足用戶多元的需求。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說呈現了兩大新的特征,讓我們看到了消費需求的真正成熟。
一是高端化,上半年新能源汽車不僅它的級別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轉化,大中型的產品的銷量占比大幅的提升到了30%左右。過去大家知道,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產品結構上,A級A00級的占了絕對的多數,那么今年上半年,在高端化的基礎上,大型新能源汽車的比重已經上升到30%左右。而且品牌結構也出現了顯著的上升,傳統自主高端車型,以及像特斯拉新造車勢力的中高端品牌,其市場的占比明顯提升。那么今天蔚來、小鵬都來了。
從整個上半年的銷量來講,從蔚來和小鵬,他們的占比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這表明消費升級帶來的中高端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已經真正成熟。以上談的第一是高端化。
第二是均衡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家知道,以公為主的格局占了絕對的比重。搞新能源汽車基本國內兩大市場,工業公和私,對公和對私。那么今年上半年又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就是快速的轉向公私均衡。一方面上半年私人用戶占比正在迅速的提升,已經超過70%。另一方面,新能源的物流車,換電的出租車等新的對公市場的潛力,也積極全面的釋放。這表明公司均衡的可持續的市場結構,正在快速的形成。那么為了呵護市場之芽的茁壯成長,我們要繼續強化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更好的來滿足用戶的多元化的需求。
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要加大對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成本,下探到以傳統燃油車的可比的區間之內,真正打破用戶接受的門檻。
在創新模式方面,不僅要借助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這個重要的契機,加快完善和激活消費者的充電、換電生態。還要圍繞著租購車,軟件更新,售后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探索靈活多樣的模式創新,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是以品質的推動產品之芽。更穩的推動我們產品的迭代升級。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遇冷不同,市場產品的供給,卻如盛夏一般的,可以說盛夏一般的繁茂。大家也都也都有所感受,一方面是外資,合資品牌已經競相在發力,各自的旗艦產品,或開啟了自身的新能源化的轉型大幕,或成為了支撐自身放量盈利的戰略車型。
另一方面,我們自主品牌,也在加速推進產品的迭代升級,造車新勢力延續既定的產品路線,相互發布新品,給市場新的期待。傳統的自主力量,不僅實現了由從“油改電”這個平臺,到專屬的電平臺的轉型,全新正向的研發產品也占領了市場。更通過發布全新的高端品牌,走在引領下一代智能網聯,新能源產品的前列。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舉例。
產品之芽的生長,關鍵的營養還是在于品質。在質量品質方面,我們要加快從低故障率,低維修率等基本門檻,上升到持續優化、改善用戶體驗的高級層次,進一步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屬性特征、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的偏好,圍繞外觀、內飾、動力等,持續的提升我們產品精品化的程度。
在科技品質方面,要深化智能、網聯化以新能源汽車的融合發展,推動更多智能交互、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前瞻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搭載應用,為我們用戶創造更多的科技價值。剛才可能各位進會場的時候大門口擺著一輛北汽剛剛生產的ARCFOX這款純電的SUV,這款車實際上是我們和華為共同打造出來的,華為更側重的是智能駕駛這一塊。
這個車我建議有機會大家可以體驗體驗,開一開,很快要正式上市,已經批量生產正式下線。生產線放在了鎮江,我們和麥克納(音)合資企業,他來生產。這個車是我本人開了一段時間,體驗了一下,我相信這款產品很快會構成對某一個國外的獨資的中國的市場所謂暢銷的產品。這不是老王賣瓜,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我相信消費者會很公正的取向和評價。
最后一個觀點,就是以合作強壯產業之芽,更優的推進產業的共贏繁榮。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11年的成長積累,不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模處于全球領先,我們也累計推廣汽車,全國性的超過了450萬,占全球總擁有量的50%以上,更讓我們建立起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所以這棵產業之芽,在當前的寒冬之中,顯示出了極強的生命力。
盡管我們部分企業的發展,受疫情等影響出現了下滑,但從業績反彈的速度,投資增長的速度,資本市場的熱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依舊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基石力量,發展的潛力仍然巨大。面向下一階段發展,我們一方面要聚焦向內強核,通過更深層次的產業鏈的縱向合作,更廣泛的跨界的橫向的互補,實現整體產業鏈從全到大,再到強的可持續進化,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硬實力。
另一方面,要聚焦向外擴容,通過深化開放創新,聯合投資,平臺化的合作等方式,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
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冬芽”是力量與希望,更孕育著所有中國汽車人的光榮和夢想。讓我們凝心聚力,攜手奮進,共同開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之春。
后,真誠的希望各位能夠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北汽的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