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人 > 返回

專家丨陳光祖:制造業將被邊緣化,汽車高質量發展方向要確立以研發為中心

發布日期:2019-07-02 14:25  作者:星耀   瀏覽次數:798

導 讀:近20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過程,但隨著2017年中國車市的放緩以至2018年產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需求。

回想一下,過去為什么要改革開放?是因為有了問題才進行改革。所以,現在也一樣,中國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過后出現了新的問題,遇到了新的情況,已經到了必須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原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總公司總經理 陳光祖

制造業將被邊緣化
要確立“以研發為中心”的產業發展方向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研發為中心”而不再是制造為中心,所以我們要確立“以研發為中心”的發展方向。未來制造業將被邊緣化,關鍵是要搞研發。

當代制造中心的特點是“哪里有市場就到哪里建工廠”,而勞動力成本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回過頭來看看,過去以低端汽車配件制造為主的溫州、東莞,現在全都努力實現轉型升級了。放眼全球,近年我們因人工成本的增高,跨國企業的制造業也開始轉戰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帶。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還是以制造為中心,到處投資建廠。研發方面雖然有所加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非常大。同時,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只看到漂亮好看的工廠,對研發這種看不見的“軟物質”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我們知道,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50%以上的手機都是中國制造的,由富士康代工,然后又以高價回銷到中國。蘋果在美國本土也只有研發,2萬人在硅谷專門做研發,22萬人在全球做市場營銷,印度和中國等國家則成為它的加工廠,它沒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制造工廠。

現在美國的硅谷已經成了“車谷”,全球幾乎所有汽車企業都跑到硅谷做研發,僅我國就有大約200家企業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和辦事機構。硅谷沒有制造業,而是布滿了各類專門針對研發、創新的研究院和實驗室,就連微軟、谷歌、蘋果、Facebook等公司都把研發方向瞄準汽車相關的技術,從不同角度研發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汽車的高端科技。

美國的硅谷是當代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新科技和高度化工業互聯網集散地的經典代表,它的特色是“緊抓高端、萬眾創業、虛擬創新、融合共享”,效果相當好,這已成為世界上不少社會群體和人們的共識。

現在我們各行各業都在學硅谷,如光谷、藥谷、生物谷、電谷、風谷等等,所以要搞一個“車谷”也是必要的,絕不是為了名聲,而是實打實地集中力量搞汽車高科技、高質量的研發工作,是為了實現汽車強國夢的一項重大舉措。

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們一定要改變“以制造為中心,拼命開工廠,且裝配線越長越好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地方保護主義”的思想,把研發作為汽車企業的重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創新水平和實力。汽車是典型的國際化水平競爭的產品,產品和品牌上不去,制造業有什么用?當代“市場跟研發走”的理念一定要更好地去理解。

轉變總裝線“越長越好”的傳統觀念
認清“去長漲短”的大趨勢


對于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路,還有的停留在“老傳統、同質化、跟進式、輕質量”層面,體現在創新力度不夠、重表現、重形式主義,現在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態,就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到深水區,我們一定要非常勇敢地沖過激流,披荊斬棘前進,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汽車最大的特點是全球化,一定要進行改革開放、創新創造,重視汽車品牌的轉型升級。

在生產制造方面,目前國內大多數汽車企業的總裝線都很長,普遍達到1600-1700米。過去的傳統觀念是“越長越好”,但現在國際上正盛行的“個性化、大規模、定制化商業模型”,一千多米長的裝配線是無法解決的,裝兩三種車還可以,但是要裝成千上萬的不同車型,就不行了。

那么,進入個性化、定制化時代,一個車一個樣,企業應該怎么做?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跨國車企的做法,現在大眾、通用的試制總裝線長度基本都在30-40米,但是分裝線不少,大力提升模塊化水平,由模塊供應商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汽車廠越來越小了,不是越來越大了。

同時我們還看到,在零部件的生產制造上,傳統汽車零部件的裝配線也是多直線長條形,越長越好看,但如今在個性化趨勢下,現在已有不少零部件企業改為“U”型線型,適應多品種自動化生產需求。

我80年代初到過通用汽車公司,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通用汽車公司大約有90萬人,后來把零部件(德爾福)、航空、電子等部分業務剝離出去,集中力量搞汽車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目前大約只剩下38萬人。福特后來也是把偉世通零部件獨立出去了。在中國,過去一汽85%的活都自己干了,后來也成立了富奧、富維等零部件公司獨立運作,實行模塊化供應商供貨體系。

所以說,車企集中力量搞產品研發,不再是流水線越長越好,這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很重要的表現就是“去長漲短”,總裝線要“去長”,短的可以拆分成很多條分裝線,實現模塊化、集成化、個性化生產。

從傳統四大工藝中舍棄沖壓
倡導“三大工藝”



目前中國企業普遍采用的是“四大工藝”,即沖壓工藝、焊接工藝、涂裝工藝、總裝工藝。但如果以后實行個性化定制,每個車都不一樣了,沖壓件花樣太繁雜,你還能搞得起來嗎?

未來的趨勢是模具和沖壓件要變化,所以整車廠不可能再做那么多的沖壓件了,可以將沖壓外包給供應商,要讓社會上的眾多沖壓、模具供應商來滿足整車廠的需求。

目前,日本已經實現了汽車沖壓產業,即沖壓形成汽車產業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化產業。

我們要倡導整車廠把沖壓工藝從傳統的“四大工藝”中分離出去,發展“三大工藝”,集中優勢力量,更好地為模塊化生產做好準備,滿足個性化、定制化需求。

“沖壓市場化”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模塊化替代平臺化大勢所趨
零部件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


模塊化逐步興起后,整車一般分成13-14個大模塊,包括前裝模塊、車身模塊、底盤模塊等。未來,汽車平臺化要慢慢淡化,以零部件企業為主的模塊化要充實發展起來。以后零部件越來越精細,整車廠不需要再做零部件,靠集成就可以了。比如大眾汽車提出要變成一個“虛擬企業”,集中更多優勢資源去研究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的汽車產品。

因為汽車的模塊化更多表現在零部件上,所以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未來要很好地適應模塊化發展趨勢。而零部件的發展要做到“專、高、精、尖”,要把核心技術搞上去,將零部件國產化進行到底。

在核心技術的掌握方面,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核心”在哪里?目前我們使用的濾芯完全依賴進口,做不到國產。其實真正需要進口的是濾清器上面的濾紙,也就是說核心是“紙”,而不是濾清器。再比如三元催化器上的載體——陶瓷,我們是陶瓷大國居然還要依靠進口。

此外,隨著智能化的發展,芯片技術的研發越來越不可回避。早在十幾年前,中科院院士王大珩就提出汽車芯片的研發制造,而且邀請我和一些汽車專家參與其中工作,但至今一直未能實現突破,車用芯片還基本上全靠進口。
這就是我們過去幾十年來只重生產、不重研發的結果,只注重干整車,輕視零部件的缺失。所以要實現模塊化,就必須要把零部件核心技術搞上來。

汽車設計的發展方向是“泛數字化”
該軟就軟該硬就硬


當代傳統的汽車設計已經過時了,未來所有車輛都將實現數字化,該軟就軟該硬就硬。解決汽車設計問題的手段就是“泛數字化”,而我們目前在這方面還存在著“研究不夠、管理不夠、理論不夠”的差距。

泛數字化可以說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計算機體系的運籌、模擬、認知、決策、控制、執行的綜合性系統工程的模型,這和傳統的計算機運作有著本質上提升。當前,國內外汽車產業中多已比較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如在智能汽車、全自動駕駛汽車、清潔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的改進上,在汽車制造領域可更好的應用于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數字人、機器人等建設上。

目前電動汽車的設計,一種是在傳統汽車上的改造,一種是全新的電動汽車設計。特斯拉就是后一種設計的經典。特斯拉為什么跑得快?僅從風阻系數上來看,它的風阻系數非常小,先進的風洞實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設計方面,特斯拉是完全按照電動車的特征來進行設計的。而我們作為數量第一的汽車大國,全國僅有上海一個風洞實驗室;不少電動車還是在傳統車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很大。

我們現在的汽車人工智能只講終端,不講基礎是不對的,既要從控制論角度講理論基礎,更要在研發上、理論上下功夫。所以我們汽車產業要在產業鏈整個流程上,開展基礎研發和“雙創”研發兩條路線并重的方針,既要發動大眾創新的力量,也要注重基礎創新的力度,這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導、幫助。

出口是“汽車強國”的標志
要加強汽車品牌的建設工作


2018年我國汽車出口量為104萬輛,在整體銷量2808萬輛中占比僅為3.7%。對比一下我們的鄰國韓國,韓國汽車產業發展比我們晚17年,現在韓國年產汽車560萬輛左右,出口占75%,而且還都是面向歐美等發達工業國家。

可以說,出口是汽車產業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一定要把汽車出口工作搞好,形成汽車增長點一個重要因素。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向美國大量傾銷小型汽車,最初美國人都叫做“鴿子籠”。為了改變這種“小車”的形象,豐田在90年代專門針對美國市場推出雷克薩斯,花了8年的時間來進行研究和制造,其中4年搞調研,4年搞試制。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提高,豐田解剖了美國市場上暢銷的各類車型,將研究結果分解成3000多塊黑板,實際上是像黑板一樣的白色板,將零部件解剖結果密密麻麻掛在板上,研究人員在吃飯時坐在那里一邊吃一邊看,為什么人家要這樣設計汽車?對自己創造有什么好處?每個人把看后的意見用白紙寫下來貼上。

新的高檔轎車造出來后,豐田還請了專業的咨詢公司為品牌起名,認為如果還叫“豐田”,在人們的認知里就還是小型車、低檔車概念,所以要起一個新概念叫“雷克薩斯”。雷克薩斯推出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下子把美國的眾多高檔車打壓下去,銷量占據同類車型第一。

過去的起亞在汽車市場中只能算是一個二三流的品牌,但近兩年在美國市場卻成為增長最快的品牌。除了出色的性價比之外,關鍵是在質量表現上也是能夠讓美國人愿意去購買的原因。

這就是說,汽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重視品牌的建設工作。 

上一篇:付于武:懷疑什么都不應懷疑中國汽車市場

下一篇:2019新能源大會|寶馬傅樂希:燃料電池技術更適用于商用車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