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之選:什么產品真正劃算?
在跟帖中,我們看到不少網友認為,“變形微面”低價實用,是不是微面問題不大。在此前的報道中,已有專家指出“變形微面”的低價的同時是低質,表現在整車耐久性、NVH質量不高,更重要的是主被動安全配置不足。這樣的車開上三五年之后故障數量會明顯上升,二手交易殘值率很低,這樣的車,從長遠看并不劃算。
不過,有的網友不認為這是問題,甚至微面本身就有“回本神器”的說法,也就是說,只要前面一兩年使用成本足夠低,能把錢掙回來就行。可是,如果沒掙到錢就出了事故,這錢還能掙回來嗎?更何況,相對于主要用于運貨的微面,小型SUV、MPV往往運載著整個421家庭,一旦出現事故,這“本兒”還能回來嗎?
從此前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和這些“變形微面”相比,由具備轎車資質企業生產的,基于轎車底盤的小型SUV、價格與它基本上處于同一區間,卻往往具備ESP、胎壓監測等主被動安全配置,只是沒有7座而已。而基于轎車底盤的小型MPV與“變形微面”相比,價格差距也不大,這些車才是我們真正值得選擇的車型。
市場之路:重慶摩幫的教訓近在眼前
重慶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工業城市,工業化應當賦予這座城市里從事工業的人們對于品質的不懈追求。不過,在這座城市,我們也看到了一個截然相反的例子:重慶摩幫。
上世紀80到90年代,借助摩托車市場對產品的海量需求,重慶摩幫崛起,但它們卻把著眼點放在量上,不但同質化嚴重,還在技術檔次與產業升級有所欠缺。這背后是對技術研發令人發指的漠視。套用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的話說:“講究享受的大有人在,投入在生產線、產品推廣上的錢相對不足,個人花錢買豪車卻格外舍得。”
無法提升檔次,競爭只能讓價格說話。于是,90年代后期至今,全行業價格戰讓重慶摩幫不堪重負。
而當國內上百個大中型城市明確規定“禁摩”導致摩托車市場出現萎縮,國外市場遭遇出口關稅提高和出口退稅減少等政策變化的時候。重慶摩幫的蕭條就自然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