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4.0的框架下,上汽大通目前在實現客戶定制化制造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其德國同行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這家總部位于上海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推進一種被稱為“C2B”的智能化大規模制造方式,后者也被其視作汽車行業繼福特T型車流水線生產及豐田生產方式后的下一個變革方向。
C2B模式所提供的核心價值在于將終端用戶納入了產品開發的全過程——用更為直觀的方式解釋,即車主可對汽車的配置進行隨意增刪,從而避免為不需要的冗余配置買單。此類變化被認為是汽車制造業從工業3.0時代向工業4.0時代邁進的必然環節。
智能制造的興起為這種以車主為主導的高度定制化生產方式提供了環境性的支持,而上汽大通則希望趕在此類趨勢成為行業共性之前,率先重構新型產業鏈兩端的關系。
在此前的工業3.0時代,作為B端的汽車制造商與C端用戶之間往往會圍繞性價比展開博弈,此舉在對汽車制造業本身的發展造成限制的同時,也不斷消磨消費者的信任感。而在全新的框架下,此類博弈將自產品開發階段起徹底讓位于信息透明及共享,繼而令用戶體驗得到大幅提升。
其實這一趨勢在上汽大通正式提出C2B智能制造的商業模式之前已在其汽車制造業務中有所體現。截至目前,在該汽車制造商覆蓋寬體輕客、MPV、房車、SUV、皮卡等多種產品的制造業務中,用戶個性化定制訂單比例高達40%。
以該制造商旗下的寬體輕客V80及房車為例,上述車型均實現了個性化定制,并在整個品牌體系中形成430個產品公告,配置組合則超過2萬種。上汽大通方面透露,其定制化和柔性化的制造模式在理論上可為2的29次方種車型提供配置組合方面的支持。下一階段,該汽車制造商預計可向用戶提供數萬乃至數十萬種的車型選擇,而目前主流汽車制造商向消費者提供的車型平均數量僅為20種左右。
由于上汽大通自創立以來曾大量承接定制化訂單,因此在其企業內部,類似C2B的商業模式雛形早已形成。在過去5年內,該制造商的生產模式逐步從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轉變為“基型車+改裝”,并形成按庫存生產和按訂單生產的混合業務模式。而隨著產銷能力在海內外市場上持續提升,上汽大通在滿足小規模個性化定制需求的同時,也衍生出大規模定制的體系能力。今年1-8月,“大通速度”實現了高速增長,上汽大通累計整車銷售28635臺,同比增長32%。放眼海外市場,上汽大通正代表中國汽車,受到廣大海外市場的歡迎。上汽大通已經出口到4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發達國家市場成為一大亮點。在英國,3000臺車大單成功交付;在愛爾蘭,出口超過300臺;在澳大利亞,銷量名列中國汽車品牌第一;在新西蘭,上汽大通的市占率高達15%左右,其中V80已經超過福特,排名第二。
作為該汽車制造商的母公司,上汽集團則在其背后提供了資金及企業政策方面的支持。按照上汽集團在“十三五”期間的“X+”戰略規劃,個性化、定制化制造將成為發展核心之一。對于上汽大通的C2B項目,上汽集團投入了高達20億元的資金,并在技術、人才及供應鏈上提供支持。
今年北京車展期間首發的SUV D90概念車是上汽大通在C2B方面所做的一次具象化嘗試。新車軸距達到2950毫米,車身寬度為1926毫米,擁有同級產品中最寬敞的三排乘坐空間,且具備高達8種座椅布局。在動力方面,D90將搭載上汽高功率版NLE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法國進口6速自動變速箱,其動力總成調校也由法國邦奇特殊定制,而智能四驅行駛系統和全地形反饋系統則能提供運動、冰雪、巖石等多重駕駛模式。而在安全性方面,除同級最堅固的車身結構外,D90還搭載了采用以色列mobile-eye技術的ACC、LDW、AEB等主動安全配置。此外,新車在車艙內部還將配備12.3寸大屏幕、8寸虛擬儀表盤以及最新一代上汽阿里互聯網系統,以確保出色的人機交互體驗。看起來,這將是一款處處攻向對手要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