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丕杰:智能化是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
發布日期:2016-12-11 22:11 來源:資訊報道 作者:亓習雨 瀏覽次數:373
12月9-11日,由一汽-大眾全新一代邁騰支持,以“變局下的包容成長”為主題的2016“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隆重舉行。來自全球2000多名政界、商界、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和精英們,在為期3天的論壇上,就國際關系、經濟走勢、金融、教育、環境、醫療、房產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杰表示:
★汽車轉型升級過程中,智能工程行業至關重要。當前新能源技術還需要一些實踐,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也不會一蹴而就,所謂欲速則不達。
★未來汽車產品也將朝著定制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工廠在流程等方面進行更多的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智能工程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互聯網設備監控的技術減少人工干預。
★汽車制造未來肯定是綠色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將是國家發展汽車產業的關鍵,燃料汽車、節能汽車、智能互聯網汽車,都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特別重要的是,當前新能源技術還需要一些實踐,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也不會一蹴而就,所謂欲速則不達。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杰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杰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三亞,共同分享、交流“工業4.0背景下的汽車產業升級之路”這一話題。關于工業4.0,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這是德國率先提出的概念,其中核心的一點就是提出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而我們國家也在去年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未來將全面對接“德國工業4.0”。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德合作將迎來全面升級,一汽-大眾作為中德合作的典范,也將在這一偉大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前,中國制造業正遭遇轉型期的陣痛,汽車產業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代表,體現著一個國家綜合工業實力水平,將成為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先導陣地。此外,汽車行業又不僅僅是汽車一個單一的產品,它還將會帶動電子、玻璃、橡膠、化工、鋼鐵等很多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布局,因而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顯得最為迫切和重要。接下來,我就有關汽車產業智能制造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感想,稍后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第一,汽車智能制造的首要任務是創新。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汽車智能制造的成功需要激發創新活力。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融合與創新的加深,正引發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為此,我們將在車型開發、流程標準、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創新變革。未來,汽車產品也將朝著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的方向轉變,這就需要我們的工廠在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等方面進行更多的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在這一轉型升級過程中,智能工廠將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將利用物聯網、設備監控等技術,減少生產線上的人工干預,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人性化工廠,最終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過去單一的大批量生產時代將被淘汰。近期,我們與IBM、華為、清華等世界領先的信息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合力打造一汽-大眾 “智慧工廠”,在技術創新和業務數字化走出了重要一步,未來將會持續加速創新與數字化戰略布局。
第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汽車智能制造的未來將是綠色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將是國家發展汽車產業的方向,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節能汽車、智能互聯汽車都將是國內未來發展重點。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前新能源技術成熟尚需要時間,中國汽車產業實現純電動化不會一蹴而就。所謂欲速則不達,因而傳統汽車、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共存發展,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和規律。實際上,現在中國的環境壓力非常嚴峻,對汽車環保也提出了一些硬性的要求,除了汽車本身的技術要創新,要減少排量、排放,提升排放的水平外,我想更多的應該是要大家一起帶動全產業鏈協同綠色發展,以“綠色實效”引領“綠色未來”,不斷推進人、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近期我們發布了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奧迪A6L e-tron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2.3L,這也是一汽-大眾當前倡導“綠色實效”的發展理念的最新成果,從綠色工廠到綠色生產,再到綠色伙伴,我們致力于帶動全產業鏈的綠色協同發展,以“綠色實效”引領“綠色未來”。
除了創新和綠色發展這兩個關鍵點之外,綜合目前汽車制造業現狀以及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互聯與大數據也將是汽車智能制造不得不面對的兩大課題。對于汽車制造而言,互聯就是要把設備、生產線和員工通過網絡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所有信息都是實時共享,這樣就組成一個制造能力無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統,比如把工廠的機器以及人連接到網絡中去,機器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之間實現對話,越來越多的關鍵工序將由機器人來完成,大幅提升汽車制造的生產效率。
而關于大數據的應用,未來更將會滲透到企業運營、價值鏈乃至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但是,如果只是將數據收集好而不做任何時分析,那也會變得毫無意義。只有對工業大數據進行精準分析,比如根據統計出來的用戶喜愛偏好數據,來給用戶定制進行個性化的配置,讓人們擁有更多自主權來選擇一輛符合自己個性化的汽車,不僅會為汽車智能制造帶來更加精準、高效、科學的管理,而且也會帶來更高的研發生產效率,更低的運營成本。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工業4.0不是一場突然而至的革命,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革新,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升級進程。在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進程中,對于中國制造業,尤其是汽車制造業而言,既是極為嚴峻的挑戰,更是一個技術上趕超發展、結構上加快升級的重大機遇。
當然,關于汽車智能制造,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話題,剛才我主要結合一汽-大眾,以及我對行業的理解,談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算是拋磚引玉。接下來,還請各位專家們就工業4.0與汽車產業升級這一話題,繼續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