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2-04 20:14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6551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2015年12月2日,在零下四度的天氣里,狂吼的北風深深鉆進他們的心里。他們中大部分人一天中有六七個小時在馬路上開車,卻很少敢打開車載空調;有三四個小時在等待充電,其中的一兩個小時竟是純用來排隊的。打開他們組建的微信群,聽到的不是“轉悠轉悠,能把今天‘份錢’轉悠出來就阿彌陀佛”的自我調侃,就是“這條路哪有收費不高的充電樁,我續航里程還剩10公里,快點回我”的緊急“求救”。進入寒冬以后,他們后悔著當初的決定,又猶豫著眼下何去何從。他們算是北京出租車梯隊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卻被“蟹鉗”夾得生疼。他們就是新能源出租車的“的哥”們。
續航里程短 怕趴窩不敢開暖風
上周三,記者從魯谷大街打車去來廣營北路,車開了二十分鐘,裹在棉靴里的兩只腳就凍得冰涼。記者請司機師傅把車載空調打開,沒想到,師傅向著顯示屏方向點了下頭說:“我的續航里程只剩45公里,您要去的地方離咱們還有30公里。把您送到目的地以后,我只有15公里的續航里程去找充電樁,如果跑完了這十幾公里還沒找到,我的車就趴窩啦!”
記者這才發現,自己乘坐的是一輛銀建新能源公司的純電動出租車;但還是有些不解:“續航里程快沒了,跟開空調有啥關系?”
“嗨!一開空調,續航里程往下掉得那叫一個快啊!開不到終點,您就得下車了。”師傅像打開了話匣子,右手一拍大腿,又蹦出一句:“您沒看我嘛,凍成老寒腿都不敢開空調!”
下車后,記者特意向新能源出租車“的士之星”趙師傅打聽具體情況。趙師傅告訴記者:“我開的這輛新能源車,廠家稱續航里程是200到240公里;可即使是在夏天,最多把續航里程充到193公里,就再也充不進電了;冬天就更糟糕了,續航里程能充到180公里,如果邊開暖風邊開車,最多開不到120公里就沒電了。也就是說,180公里只能走120公里的路。要是再趕上堵車,能跑的公里數就更少了。電池到了冬天真是挺沒準的。”
“不敢開空調,更不敢不開空調。”與趙師傅同個公司的宋師傅說,“車內外溫度差太大時,玻璃上滿是‘哈氣’,必須開空調,吹一吹,才能保證正常視野。所以我們時開時不開的,太糾結啦!”
充電樁少 排隊每天花四個小時
比起不敢開空調,充電問題才是更大的困擾。
上個周末,一場大雪覆蓋京城。金建出租車公司的一名油車司機告訴記者:“那兩天的活就沒斷過,尤其是下雪第二天,路邊站的凈是打的乘客!”與這名師傅的生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出租車司機的境況。那天,新能源出租車司機趙師傅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做了一件事,就是充電。
“我們發現,充電設施突然不靈了。當我們把出租車的充電槍接上充電樁,充電樁屏幕卻顯示‘沒有充電需求’,要不就是‘沒有接收信號’。無論怎么刷電卡,就是充不上。別提多急人了!”記者又詢問了趙師傅所在公司的另外兩名司機,所遇到的情況完全一樣。“那天,好幾輛車快沒電了,又充不上電,是直接被拖走的。公司給我們電池進行了升級,才重新充上電的。”
為何下雪了就充不上電?對此,記者詢問了這批車型的所屬公司,該公司回應稱,這是電池自我保護的現象。在天氣驟然變冷的情況下,電池會啟動自我保護程序,出現充不上電或充電極慢的情況,通過程序升級調整即可好轉。“我們也在主動聯系廣大車主,通過到出租車公司或我公司免費程序升級,在盡量不讓電池受損的情況下提升充電速度。”
升級后,充電還有問題嗎?趙師傅和宋師傅都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進入冬天后,電池明顯不如從前耐用,所以等候充電的隊伍漸漸長了起來。以前每天充電花兩個多小時,現在花三四個小時充電,其中半數時間純用來排隊,“算算這一天里,還剩下幾個小時拉活呢?”
趙師傅還給記者講了一個歧視現象,那就是私家車在充電時往往比出租車優先。很多充電樁可以給私家車主充電,卻不讓出租車司機充電。
收入減少 每個月掙不超5000元
除了這些問題以外,新能源出租車師傅們每天還要在這些名詞間周旋:電費、充電服務費、充電時的停車費、“份子錢”、浮動金。以今年1月份把燃油車換為新能源車的趙師傅為例,短短一年的時間,這些費用的總和在不斷上漲。
剛接手新車時,他使用國家電網充電樁充一度電只需花0.89元。6月份起,北京市出臺政策規定,新能源車充電時除要電費以外,還要額外交“充電服務費”。自政策發布起,這部分費用也幾經浮動。現在,趙師傅每充一度電都要交1.2元(包括電費與充電服務費)。每次充電,要充約26度電才能充滿,每天要充兩次電,每個月工作25天,這樣算來,每個月劃卡所交的電費與充電服務費要交約為1560元(1.2*26*2*25)。
充電時需要停車,因此還要交停車費。如今,這項費用已經從大部分地區免費變成了收費。多個師傅這樣告訴記者。比如,擁有一排充電樁的萬開中心停車場,對新能源車充電時的停車費已經從年初的免費變為如今的每小時6元。趙師傅說,他充滿一次電,停車費要花7.5元到9元。宋師傅則說:“這算好的,在地壇南門充電,停車費每小時要8塊錢。我在那充電還要跟收費員理論一番。”
除了每個月固定的約6300元的“份子錢”,還有浮動費。一名主動發來私信卻不愿透露姓名的師傅向記者解釋:“如果我一個月拉了超過7500元的活,那么每超1000元就要向公司交100元的浮動費。”記者了解到,油車并不需要交這部分費用。
這些“的哥”總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呢?趙師傅向記者坦誠:“我11月一共拉了約13000元的活,交了6788元的份子錢(包括浮動金),充電時共花了1700元(包括電費、充電服務費和因充電產生的停車費),只剩約4500元了,遠不如開油車時的收入。有些師傅只掙3000多元。”記者在新能源“的哥”群中多次打探發現,大部分師傅都說自己每月的收入不超過5000元。
電車換油車 司機無奈放棄
工作這么不順心,可以交車重新開回油車嗎?趙師傅說,至少有80人已經交車;宋師傅則說,80輛太保守了,至少有200個師傅交車了。“已經堅持了這么久,希望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希望能有利好政策出臺,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只是不知道這一天要等到什么時候。”也有態度樂觀的新能源車司機。郝師傅就感嘆道:“咱們屬于少部分群體,屬于先鋒。車況到冬天確實是存在很多問題,沒轍,等咱們克服了,大部隊來了就更順利一些。”
這種奉獻精神不是只有郝師傅才有,趙師傅專門建了一個新能源出租車現狀與發展微信群,每天與師傅們在群里分享著有關電動車的服務信息,他與另幾位師傅在群里對記者說:“大家接新能源車的時候,都是興致勃勃。想到為行業做點貢獻,我們也覺得光榮。可你總得讓我們養家糊口不是?”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