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在一次充電后,能行駛多少?這可能是很多打算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會考慮和擔憂的問題,而最近,滕勢舉行的車主挑戰活動,目的,就是為了給消費者一個準確的“交代”。
活動選擇了從上海出發到九龍山的路線,而最終,在回到上海后,如果電量有多,選手們需要在城市道路消耗剩余電量,一直到電量用盡,車輛給出準確的行駛里程位置。整個路段的設計,包含了高速公路、擁堵的城市道路和山路,最終,10臺參賽車輛,全部超過300公里的行駛里程,小編駕駛的車輛,最終在350公里時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而騰勢車主蔡先生,最終跑出了433公里的成績。
從某種角度來說,挑戰賽本身或許不是最終的意義,而讓更多消費者能放心選擇電動車,才是其意義所在,通過此次挑戰,記者也得出一些心得。首先,電動車和汽油車不同,傳統汽油車往往在高速公路(100公里/時-120公里/時)時最為省油,而電動機由于低速時的優勢大于高速時,所以,如果長時間高速跑,并不在其最省電的區間,想法,在40公里/時-60公里/時左右時,其在相對低能耗的工況。當然,這個數值不是一個絕對值,因為各廠家選用的電動機功率不同,這個數值也會有一定變化。
其次,在城市擁堵工況下,電動機并不像大家傳說中那樣很節能。因為頻繁的啟動也會損耗大量的動能,只是,由于電動車在堵車過程中,電動機處理停止工作狀態,而傳統汽油機則一直運轉,所以,節約的主要是這一部分的能耗。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電動汽車在制動過程中具有能量回收功能,但是,能量回收與之前加速時消耗的電能相比,這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的損耗,所以,如果能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能夠預判前方的路況,盡量減少剎車,這也是節約消耗的一個方式,其實,這個理念不僅僅存在于電動車,即時在傳統汽油車駕駛過程中,比如能對路況有良好的預估,盡量減少剎車的使用,也對于車輛的節能有十分良好的幫助。
據了解,目前純電動車普及最主要的問題,除了消費者對產品不夠了解外,價格較高、充電設施不夠普及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目前純電動車的充電,一般慢沖需要一個晚上左右,快充根據車型不同、電池容量不同,需要1-1.5小時左右,如果,不能再高速的服務區、餐廳、商場等遍布充電設備,那意味著如果車主跑長途車輛缺點后,就必須找到快速充電樁并且在充電站等待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相對來說還是不太方便的?;蛟S,從基礎設計的改善,也是幫助電動車普及的一個良策,好在國家如今已經開始大力投資電動車的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