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宣布與熊貓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熊貓新能源有限公司將于2020年前向NEVS采購共計15萬輛9-3版電動車。該協議還涉及NEVS及其股東方與合作伙伴共同提供的10萬輛其他車型的電動車產品及服務,訂單總金額高達780億元人民幣。
NEVS提供的新聞稿顯示,熊貓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企業宗旨是大力發展低碳出行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與中國最大的幾家專車運營公司合作,目標在五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純電動車租賃公司。
Nevs副董事Stefan Tilk表示:“此次合作對我們意義不僅在于銷售規模,更是NEVS進入專車領域、進行跨行業優勢互補、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低碳出行的實踐案例。我們將為消費者提供兼顧產品及服務的綠色出行方案。”
在一周前的瑞典斯德哥爾摩Stora bildagen 2015大會上,NEVS總裁 Mattias Bergman 向外界披露了NEVS下一代產品計劃,除此之外,Bergman還重點提及了NEVS致力于成為未來出行服務提供商的愿景。除了傳統的大眾、豐田、寶馬、奔馳等汽車巨頭外,滴滴、Uber、PP租車等新興出行服務提供商也成為未來NEVS考慮合作的目標之一。
“首款9-3改進版純電動車,暫時命名為Corporate Sedan (企業轎車),將較之前9-3電動有了巨大提升,不僅大大提升了續航里程,還能同時滿足歐洲的行人保護法規以及中國消費者喜歡的互聯網汽車的特性。隨后NEVS計劃在2018年再推出四款基于鳳凰平臺的全新電動汽車和電動動力總成。四款全新產品包括一款叫作Distictive Family SUV 的特色家用純電SUV。一款叫作Active All-rounder主動全能型, 溜背型轎跑車,感覺和原薩博CC神似。一款叫作Urban Adventure 城市探險的跨界車,看起來有點像原來的薩博9-3X旅行版。一款叫作Sports Urban SUV 運動型城市小型SUV。
目前NEVS 每月以50人的速度在瑞典招聘員工,重整特羅海坦的車身和噴涂生產線,目的是在2016年上半年將涂裝車身生產出來,運到中國天津工廠進行組裝,2017年年中首款改進后的9-3電動車將在天津工廠正式下線,并計劃2017年夏天在中國上市。
自2015年4月14日法院正式批準NEVS債務和解計劃后,NEV償還完債務正式走出破產重組。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里,NEVS經過多次股權變更,吸引眾多合作伙伴加入。截至到2015年10月16日,NEVS成為擁有瑞典特羅海坦(原薩博工廠,產能19萬)和天津工廠(在建,產能20萬)和天津研發中心(在建)的跨國汽車集團。NEVS目前成為由蔣大龍的國家現代能源控股(NMEH)公司、天津濱海高新區(THT)、和華盛天成(通過旗下子公司國研天成授讓原青島青博公司所持22%股份)三方以48%:30%:22%股比的合資公司。2015年6月份奠基的天 津國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工廠)是NEVS、華盛天成(通過旗下子公司中域綠色投資)和國研科技(通過其子公司北京國研互通)三方以50%:40%:10%的合資工廠。同期奠基的天津國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以NEVS和國研科技(通過其子公司北京國研互通)以90%:10%的合資研發中心。
在東風汽車和土耳其方以技術合作伙伴兼客戶的身份加入新的NEVS陣營之后,輔之以中國銀行100億元授信和國家開發銀行的5.85億美元的融資支持,NEVS徹底由一年半前的破產停工演變成了集八方股東和合作伙伴、地跨中歐的工業企業集團。
熊貓新能源是誰?
15萬輛電動車采購大單!熊貓新能源能幫助NEVS實現華麗轉身嗎
NEVS提供的新聞稿顯示,熊貓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企業宗旨是大力發展低碳出行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與中國最大的幾家專車運營公司合作,目標在五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純電動車租賃公司。
經本人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這家熊貓新能源汽車2015年9月14日成立,2015年12月16日(也就是NEVS公布與熊貓新能源簽約近800億訂單的前一天)核準,注冊資本10000 萬元,注冊地為北京市延慶縣延慶經濟開發區百泉街10號C座118室,法人代表為馬超,營業范圍包括電力供應;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銷售汽車;專業承包;社會經濟咨詢;零售機械設備、建筑材料、金屬材料、儀器儀表、電子產品;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汽車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法人股東為北京百達德恒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和北京高華財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自然人股東為張國九(2015年12月16日由原自然人股東趙燕君變更)。值得注意的是,熊貓新能源的“汽車租賃”業務是2015年11月13日剛剛更改營業范圍而增加上的。
挑戰
一家剛剛核準成立、剛剛增加汽車租賃業務的新公司,便以15萬新能源汽車的“史無前例”的采購量、宣稱在五年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純電動車租賃公司,讓人感覺太美好而不敢相信。雖然目前國內專車出行市場風起云涌,滴滴出行、UBER、神州租車、易到租車等互聯網出行服務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但大多數專車服務商都以輕資產平臺化為商業模式,重資產的典型代表為神州租車。根據速圖研究院去年的一份統計,神州租車擁有的車輛規模最大,但也僅有53000臺。像熊貓這樣動輒擁有15萬車輛的重資產的租車公司,絕不多見,而且是15萬臺純電動新能源車輛。目前新能源租車公司大多采用分時租賃等模式,但鑒于目前純電動車購買成本較高、續航里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缺乏等各方面的限制,新能源租賃公司目前能盈利的為數不多,以國內首家規?;虡I運營電動出租車公司深圳鵬程為例,目前基本仍處于虧損狀態。今年6月18日注冊成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與富士康合資組建的純電動汽車租賃公司綠狗租車,即使因虧損剛剛調整完計價方式(改為起步價加里程價),起步價為每小時19元,每跑一公里費用為0.88元),僅相當于出租車的一半,目前幾乎每單都要虧損。國外機構數據顯示,在政策全部配套完備,一般新能源租賃公司開始盈利也要等到運營至少到第五年后。
15萬輛電動車采購大單!熊貓新能源能幫助NEVS實現華麗轉身嗎
不知貸款融資出身的熊貓新能源股東們將采取何種商業模式,彌補新能源車租賃本身的不足,實現世界最大的純電動車租賃公司的夢想?
當然,熊貓新能源要想實現世界最大的純電動車租賃公司的夢想,沒有NEVS的15萬9-3電動車是無法實現的。但NEVS這15萬9-3電動車,要如期生產出來也不是容易實現的。
首先NEVS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仍具有許多不確定性。雖然Bergman高調公布未來新車草圖,但這些新車未來如何落地,如何實現在中國的生產都還是未解的問題。此前,NEVS董事長蔣大龍在其天津基地奠基時曾表示,NEVS天津計劃借助于7月10日施行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規定》(《規定》),來獲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2015年11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目前已經有一批非汽車企業在申請電動汽車生產資質,預計不久將來會有若干家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的資質許可范圍里。隨著越來越多的“鯰魚”們爭相通過《規定》來申請資質,對新能源資質的爭奪愈演愈烈。
第一電動網新聞圖片第一電動網新聞圖片
目前除了技術上對新能源準入企業和產品有許多硬性的要求外。根據去年 NEVS首款9-3電動車發布時得到的部分參數,電機140hp,百公里加速度10秒,最高時速120公里,續駛里程200公里,部分參數應該可以滿足《規定》要求,但在百公里電耗和制動能量回收等方面則可能面臨不小的挑戰。通過努力提升技術水平或可能達到,但另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則削弱了電動車的競爭力。特別是NEVS天津的電動車最早估計也得2017-2018年才能正式上市銷售,依據中國的補貼退坡機制,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2020年后所有的補貼政策可能會全部取消,屆時剛入市場不久的NEVS電動車就將面臨尷尬的市場環境。
同時《規定》還要求“具有純電動乘用車產品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樣車研制、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新建企業生產的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應使用該企業擁有所有權的注冊商標和品牌,且符合乘用車、電動汽車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所采用動力蓄電池單體和系統應當是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新建企業須提交對純電動乘用車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質保承諾,質保承諾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相關規定。”
關于品牌,NEVS目前仍沒有就薩博品牌使用問題與薩博防務公司(SAAB AB)達成一致。雖然Bergman表示“仍在與薩博防務公司談,并且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之前薩博品牌所有者發言人再次重申,“目前我們并沒有與NEVS討論過任何未來他們繼續使用薩博品牌的問題,我們未來也不會這樣。”即使談判成功,估計NEVS多薩博品牌也只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缺乏品牌使得NEVS天津的資質問題并不如此前想象地那樣容易解決,面對諸如萬向集團、樂視等強大的資質競爭對手,重新自創品牌或通過包括東風在內的高大上的合作伙伴的幫助曲線救國,應該是NEVS在考慮的解決方案之一。天津將來無論生產全新品牌電動車還是東風品牌電動車,都不會太令人吃驚。
其次,雖然目前NEVS 計劃重整瑞典特羅海坦的車身和噴涂生產線,并在瑞典當地招聘600人用于車身生產,但據悉供應鏈體系的建立比預期要困難和復雜得多,涂裝車身最快2016年上半年才能生產出來,并運到中國天津工廠進行組裝,屆時天津工廠將開始運營。預計2017年夏季首款全新改進后的9-3電動車(續航里程、底盤都重新標定)將在天津工廠正式下線,并計劃2017年夏秋至2018年間在中國上市。從2017年下半年到2020年最多也就3年左右的時間,要生產出25萬輛新能源車,這對于NEVS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對于年產僅5000萬安的NEVS旗下國能電池科技來說,困難著實不小。
雖然這15萬輛新能源的采購大單讓NEVS瑞典方面普大喜奔,大家都為即將增加的“大量就業機會”而歡呼雀躍。但基于目前的信息判斷, 無論是熊貓新能源,還是NEVS,對于此項新能源大單最終能否如期執行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已先后在特羅海坦砸進40億克朗的NEVS和蔣大龍,還需冷靜應對,一個一個地解決產品開發、品牌、技術、供應鏈、營銷體系等方面的棘手問題,此時歡呼為時尚早,一切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