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行見 > 見車展 > 返回

聊汽車安全:為什么要關注主動安全配置

發布日期:2015-09-18 09:58   瀏覽次數:1131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這是一篇有關汽車安全、回應那些噴子的文章,同時也希望其他朋友能從中了解到一些新的東西。上一篇關于安全的文章,獲得了很多關注,之家的評論達到了8000條,足見網友們對于安全的重視,但是我想說的是,很遺憾,大多數人沒有認真把文章看完,一看到說到日系,一看到說到安全,一看到予墨說“不要說日系不安全”,部分網友的反日情緒就暴漲。

聊汽車安全:為什么要關注主動安全配置

如果大家仔細閱讀我的那篇文章,就能夠了解,予墨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既然大家都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興趣來好好閱讀,那么予墨就在這里為大家做個總結:
 

第一,用車身覆蓋件鋼板厚度來判斷安全不安全,不靠譜;
 

第二,對于我們全體,安全意識的重視和宣傳非常重要;
 

第三,主動安全配置,大家在選車的時候要更加關注。雖然這些配置目前還不是標配,但如果我們都去重視它,車企為了贏得市場,也會加大裝備它的力度。
 

總結完,予墨再來說說理由,有興趣的可以繼續往下讀。
 

汽車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種影響因素只是其中一點,而不是全部。而以系別、單個因素來判斷車型的綜合安全性能,這本身就更是一種誤區。就像以區域來判斷人的素質,什么河南人咋的、廣東人咋的、湖北人咋的,這難道靠譜嗎?你或許會想想自己接觸過的人或事,會覺得有點靠譜呢!那么我只能說,你已經失去了交到一個河南、廣東、湖北朋友的機會。而且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有可能會遇到一個山東、吉林、四川的人渣。
 

與汽車安全有關的因素有哪些?人的因素下面說,先只討論車。車身覆蓋件(表皮)強度、車身結構件(俗稱車架)的強度,它們的結構設計,車輛的制動是否能夠穩定有力,動力標定是否平順,方向是否精準,安全氣囊有或者沒有,事故中能不能及時爆出,方向管柱在設計時是否有潰縮能力,是不是有ESP,如此等等。
 

做事要分輕重緩急,分析問題也必須要分清主次。這些因素里,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就大家最為關心的鋼板厚度而言,覆蓋件和車身結構件誰最重要?當然是車身結構件。結構件的設計目標除了承重,就是為了安全的。覆蓋件是用來實現安全的嗎?放在五年前、十年前,或許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今天,絕不是。
 

要說起作用,覆蓋件最多起到的是在輕微碰撞中對車身結構件的保護,避免小事故就要修車身結構,而不是對車內駕乘人員的保護。實際上,從行人保護的角度,覆蓋件要越軟越好。但為什么不是這樣?真是這樣,一個石子、冰雹打來就一個坑,那用戶也不會買單。所以,軟到什么程度,既能夠滿足對車身結構和行人的保護,又能夠滿足使用需求,這中間的平衡,是車企要做的事兒。
 

某款車型的車身結構圖,誰見過有車企說,我的覆蓋件厚更安全么?
 

回到車身結構件,設計它,就是要為了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但是,判斷車身結構安全的保證,也是系統工程。
 

車輛在進行安全設計時,要用計算機模擬碰撞測試,看看在碰撞測試中哪些地方要受力,受多大的力,然后以此來判斷用多大強度的鋼材,鋼材要用圓的還是方的,鋼材要設計怎樣的加強筋,進一步提升成型之后的強度。是選用多大強度的鋼板,用多厚的鋼板能滿足要求。
 

這里予墨必須要強調,我們日常看到的諸如1600mpa的強度,是指材料的拉伸強度,不是指成型件能夠承受這么大的壓強。所以,不要把這些高強度鋼材的數字和使用比例,和高安全性之間打上等號。打個比方,同一款車,A柱可以用2毫米厚、800mpa的材料,也可以用1.5毫米厚,1200mpa的材料。只要最終成型件的強度滿足設計需求即可。如果成本能夠消化,車企寧愿選擇用高強度材料,這樣能夠實現減重的目的,而減重就能夠帶來油耗和排放的降低。而現在之所以比例還不高,主要受制于成本。
 

說到減重,再說說重量。有些人覺得車子越重越安全。這有一定的道理。在碰撞中,輕的車輛將會承受更高比例的動能。
 

但是,車重與汽車發展輕量化的方向又是相違背的,車企希望通過加強結構強度來保證被動安全,而不是通過減重來降低碰撞中分擔承受的動能。很多人說日系車輕,這確實是它們的共同特點。但是大家也不要忽視,德系、美系,也都是往輕量化的方向上走。
 

所以,用厚度、重量等來判斷一個車子是否安全,這能靠譜嗎?就像去解一個x+y=z的方程,你能說x越大,z越大?
 

那么,安全性到底應該怎么看?在我看來,即使以我對汽車安全的認知,抱歉,我買車的時候不怎么看被動安全方面的知識。安全很重要,但是目前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安全評價,都只能是參考。如何確保我的安全?兩點:從培養自身好的駕駛習慣做起,買車的時候關注車輛的主動安全裝備。這兩條,都是為了防患于未燃,避免重大涉及生命的事故發生。
 

誰上我的車,不管前后排,我都要求系上安全帶。不超速,不闖紅燈,不開賭氣車,并線提前打轉向燈,高速上不長期占用超車道,國道上時刻保持對貨車保持警惕,離它保持在安全距離。
 

這些駕駛的好習慣,予墨總是努力的去做到,即使被人罵我開車肉,被人加塞,也不想因此而改變。但是,還有很多人知道或不知道,做到或做不到。交通安全意識的普及,應該是車企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體現,也是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日系、美系、德系還是自主,誰做這事、做得好,予墨就會點贊。
 

我買車看什么配置?被動安全裝備和技術也看一些,但更多的是關注主動安全裝備。主動安全裝備,能夠在我大腦開小差的時候,盡量幫我避免交通事故。
 

有一次我開著測試車過轉盤,剛進去,一輛車從左邊沖進來,我完全沒看見,測試車自己來了一次緊急制動,避免了一次碰撞。看著那輛車呼嘯而過,我才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
 

自動制動只是主動安全裝備之一。大家耳熟能詳的ESP,也是非常重要。它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車身姿態,避免車身失控。在歐洲這已經是標配,但國內還沒有。但如果大家買車,都非裝備ESP不買,那不用政策,這項功能很快就能普及。車道偏離預警,在高速上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疲勞的時候。還有因為側方車在盲區內看不見而并線造成的事故,現實中也非常多,盲區監測的作用也很大。
 

歐洲碰撞標準中,主動安全已經是必考項目
 

在我看來,這些主動安全裝備,當然應該是大家在買車時關注的重點。在自動駕駛到來之前,越來越多的主動安全裝備將被應用和普及,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我以日系舉例,不是說日系就一定很棒,德系、美系也有很多車在逐步裝備它。為啥大家就看不見我說這句話呢?
 

最后說說愛國,沒興趣的可以到此為止了。
 

予墨是從自主車企走出來的,先后在比亞迪、奇瑞和吉利做過研發,雖然離開了車企從事媒體職業,但對于自主的關注不比很多自稱愛國的朋友差。
 

但是,愛自主并不是一味的吹噓和追捧,在廠家看來,這是對它們好。但是在我看來不是,自主有牛X的地方,予墨不會說你不好,自主做得不好的地方,予墨也不會回避。以客觀和公立的態度對自主做出分析和評論,我覺得這才是對自主的負責。
 

那么,對其他派系難道不是這樣嗎?對它們的公正評價,不僅是對車企負責,更是對廣大網友和汽車用戶負責。
 

予墨還想聊聊幾部電影。
 

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狂怒》里,有兩個鏡頭我印象深刻。第一個是,在德國家庭那溫馨的一餐飯,皮特見德國士兵必殺,但它卻不會對德國平民下手,反而去保護他們。而那位可愛的德國姑娘,最后死在了德國人的炮彈之下。
 

羅根•勒曼扮演的諾曼
 

還有一個鏡頭,影片的最后,羅根•勒曼躲到了坦克下面,一個德國士兵看到了他,但是并沒有開槍,也沒有喊出來,視而不見放過了他。羅根•勒曼后來被視為幸存的英雄,但在回歸的旅途上,他目不轉睛的看著車窗,此時他腦子里想的,一定不是為幸存而僥幸,也不是德國人有多可恨,而是——為什么會有戰爭?
 

在另外一部戰爭電影《戰馬》里,交戰雙方為了救一匹馬而放下仇視,共同為了這匹可憐而無辜的馬兒解下鐵網。他們解救的不是這匹馬,而是身處戰爭中的他們自己。
 

實際上,很多歐美的戰爭電影,都有這樣的場面和用意,比如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鋼琴師》,再比如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在描寫戰爭殘酷的同時,不是在描述仇恨,而更多的是在刻畫人性,提醒人們戰爭的殘酷,而不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請記住,在戰爭里,沒有贏家。
 

所以,再最后一句,呼吁理性愛國。

上一篇:插電混動/主動安全 豐田9月發布新車

下一篇:注意行車安全 入秋雨霧多汽車應如何養護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