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6-15 09:35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4370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近日,一段路虎硬生生把捷豹撞開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任性女司機狂虐“攔路豹”顯得噱頭十足,同門相殘這么有爆點的新聞自然賺足眼球。
前不久還有一條保時捷堵住寶馬一年多的新聞,讓我們感嘆這個兩土豪都好任性又好有耐性。可是,跟這次路虎撞捷豹相比,只能說弱爆了。你堵我,姐可沒那么多閑工夫陪你玩,直接撞開唄!
但今天我們不談他們狗血的恩怨情仇,我們從汽車安全性的角度來看看這場“好戲”。
讓我們從另一條曾經很火的新聞引入,就算大家不記得南京寶馬撞馬自達,至少也記得“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這個詞吧。
速度190碼的寶馬740Li攔腰撞斷馬自達2(參配、圖片、詢價) ,畫面之慘烈,電光火石之間就讓人看得心驚膽戰。德系寶馬雖然車頭受損不小,但肇事者存活下來了;而日系馬自達幾乎被完全分割,碎了一地,車主慘死。
“日系車皮薄,一點兒都沒有安全性”、“德系再次完爆日系”的言論一時甚囂塵上。
那么這次呢,路虎與捷豹可是師出同門,它們同屬于印度塔塔集團,終于來一次“橫向評測”了。事故中路虎攬勝極光(參配、圖片、詢價) 并無大礙,而捷豹XE(參配、圖片、詢價) 的右前門被重重的撞凹進去。問題來了,高密度鋁質的捷豹車門怎么會經不起路虎韌性塑料前杠的撞擊?
其實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碰撞要看發生的著力點,撞擊角度,內部承受力,材質剛性與強度等等,不能一概而論,并沒有簡單粗暴的答案。大多民眾對車輛安全性的認知太過片面了,正確的概念在下面。
鐵皮厚的就耐撞、安全?
被撞屬于被動安全的概念,現在技術的發展已經摒棄了那種“怎么撞也撞不爛”的理念,而是更多著眼于被撞與乘員安全之間的關系。在制造技術與高新材質迅猛發展的今天,汽車怎樣在發生碰撞時更好地緩沖吸收能量才是最關鍵的。也即是說,發生碰撞時不但不考慮車身完好,而是要利用車身的“變形”來減少人體受到的硬性沖擊。如果車身過硬,沒有潰縮,能量會直接傳遞到人體,乘員非死即傷。
現代工業制造技術已經可以把鋼板強度做的很高而厚度反而減小,所以說,看鋼板好不好要看具體參數,而不是簡單地看厚薄。
其次,車身不同位置的鋼板強度是不一樣的,發生事故時用來保證車身整體架構的A、B、C柱、前縱梁等部位需要強度極高的鋼板來支持,它們會像“鳥籠”一樣確保內部的乘員安全。而其他的部分負責潰縮變形吸收能量。分工不同,自然強度需要不一樣。前后保險杠、引擎蓋、后備箱蓋應該是軟的。而前后防撞鋼梁、儀表橫梁、A柱、B柱、B柱相對應的車底和車頂的通道加強筋都應該采用高強度鋼材。
只要車架的強度足夠,在發生撞擊時能夠保證車內駕駛艙結構相對完整就是安全的了。
此次被撞的捷豹既不是堅硬的A柱,也不是B柱,而恰好是容易變形的車門部位,就像打在肚子上,就變形凹陷下去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鐵皮厚了不安全,而鐵皮薄就安全”,只能說不能一概而論。
沒有防撞梁就是渣渣?
防撞梁是固定在保險杠里面的部件,沒有拆開保險杠是看不見的,所以出了交通事故,很容易聽到人說:“你看這車連防撞梁都沒有,難怪撞得那么慘”。要是這樣想就太天真了,在高速狀態下出了車禍,發動機艙都撞爛了,再厚的防撞梁也不起作用啊。發動機艙是屬于吸收能量的潰縮區的,而決定乘員安全的駕駛艙才需要堅硬可靠。高速車禍,防撞梁沒啥用處。
防撞梁有什么作用?它是在低速時候發生事故(比如等紅燈追尾),用來減少車輛受損,降低維修費用,緩沖受到的沖擊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防撞梁被一片泡沫包圍。
當然,我們反對的是非黑即白的“沒有防撞鋼梁就是渣渣,買不得”這種極端的觀點,而不是說沒有防撞鋼梁就是好,有總比沒有強吧,極光當然不會沒有這項“入門配置”了。在此次撞擊中,極光的防撞梁就相當于泰森的拳頭,而保險杠就相當于他有韌性的拳擊手套,所以既能狂暴地打擊對手,又能保護到自己。
車越重就越安全?
這種想法大概是靠“生活經驗”得來的,前文已經說了,車身鋼材的厚度,鋼材的多寡跟車架的強度并無絕對的正比關系。決定車輛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是設計、生產、配置。恰到好處的材料運用、制造工藝對性能的保證,以及安全配置是否齊全(如氣囊、頭枕、預碰撞警示,車身穩定系統等)都是決定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而更大的車重,在發生車禍時,由于動能更大,承受的撞擊也更大,改變駕駛軌跡也更難,只能硬生生看著事故發生。而車重更小的車,會更靈活,發生撞擊時還有可能及時調整方向,避過事故。
現在很多車都趨向于輕量化設計,新款奧迪Q7(參配、圖片、詢價) 減重300多公斤;新君越(參配、圖片、詢價) 減重260多公斤,這些并沒有降低其車身強度,反而因為運用強度更大的材質,更合理的設計使得車輛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年輕化,降低油耗。所以說,要靠車重來談安全性,太老土了,早就要靠材質、設計等這些來保證了。
SUV比轎車更安全耐撞?
上面提到的路虎撞捷豹,就是SUV撞轎車,那是不是就意味著SUV比轎車更安全呢?并不全然。確實很多事故中,SUV似乎能占到便宜,但因為SUV的底盤更高,重心也更高,在高速事故時,更容易發生側翻,特別是在下雨下雪的地區,車輛很難控制。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側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遠遠高于高速追尾或者剮蹭。而且SUV車重相比轎車更重,發生事故時慣性更大,所以小事故可能都沒事,而大事故就全部乘員難以存活,走了兩個極端。
主動安全比被動安全更重要?
主動安全就是“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而被動安全就是“如何減少已經發生的事故的損失”。
兩個都重要,但很難說哪個排第一,我們開車很難保證一定不發生事故,但其實,普羅大眾發生的事故都是很輕微的,比如刮花了油漆,堵車時擦傷或擠壓到旁邊的車這種小事故。這樣子的話,就是主動安全更重要,比如跟車過近的時候有電腦提醒,自然容易避免事故發生。但萬一,人生最難預料的就是萬一,萬一發生了劇烈車禍,更多的安全氣囊,使用安全帶,有頸頭部保護系統等等被動安全的保護,就更能保命獲得一線生機。被動安全可能平時一點用處都沒有,但萬一派上用場,肯定是絕不可缺少的配置。這樣子的話,就是被動安全更重要。
所以說,除非預算很少,要不然ESP和氣囊都得有。
那么終極問題來了
什么車安全性最好呢?
這問題似乎無解啊,實踐出來的結果最可靠,真正碰撞出來是什么樣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各國各大洲的碰撞測試,或者國內的碰撞測試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歐洲的E-NCAP,美國的IIHS都是非常權威的測試機構。
可惜,我們國內的車,很多版本并沒有在歐洲貨美國銷售,因此并沒有看到我們想要的車型的結果。不同的車碰撞的得分結果都不一樣,安全性與車型血統也沒有太多直接關系,但總體上說,大廠或者說口碑好的車都不會差到哪里去,這就是品牌的積淀,技術的成果。總體上講,一般價格高的在安全性上會比較有保證,更高的投入、更好的材料必將造就更具安全性的產品。
說到底,汽車的安全性可以從技術和材質上提升,但終歸還是要靠人對駕駛安全性的重視,只有提高自己的駕駛技術,重視交通駕駛,避免路怒癥等等才能安全回家。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正式拉開...
2021澳門車展正式開幕,在本屆車展上寶馬攜3系旅行版亮相現...
2021成都車展前夕,報道團隊提前拍攝到捷途X90(配置|詢...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路特斯Emira正式發布。新車由AM...
國產寶馬X5的熱度余溫還在。外媒又曝出新的消息,老牌豪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