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面帶神秘的微笑,右手中指微曲,他也許會使出一招江湖上失傳已久的彈指神通,也許,他的指力會落在汽車的引擎蓋上,憑借中指關節接受的力回饋,以及傳遞到耳膜的聲波,體察這是否是一部靠得住的車子。
關于判斷一部車安全等級的法門,江湖上門派林立,各有奇招。敲鋼板、關車門、上斜坡、看鋼梁,一個個頗有專家風范,但說起來依然是扯淡。
一個車型安全水平如何,目前最有說服力的還是各家測試機構的評級。這位說了,這些碰撞測試沒辦法全面模擬現實中的車禍,所以測試結果也不完善——確實如此,但得分高的車總歸比得分低的車安全性高,這是一定的。如果你非常想看汽車在現實中的安全表現,也不是沒有相關調研,美國的IISH(公路安全保險協會)關于車禍死亡率的分析報告就很有參考價值。
美國的IISH在汽車安全方面大名鼎鼎,這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由美國各保險公司出錢養活,干的活兒主要有兩大類,一個是搞碰撞測試,一個就是搞汽車安全方面的調查研究。IISH的可信度比較高,不光因為它是非營利性的,更是因為它是由保險公司供養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得幫著保險公司搞明白車輛的安全水平,好讓保險公司能賺到錢——安全性差的車就提高費率,否則老是賠車損和車上人員的損傷,搞不好生意就賠了。
IIHS不但搞汽車的碰撞測試,還研究現實中的車禍案例。每隔三四年,這家機構就發布一個車型車禍死亡率的報告,公布各車型的車禍死亡率。具體研究辦法大約如此:IIHS以百萬輛注冊車輛為基數進行計算,得到發生交通事故后駕駛員的死亡數量。如果某車沒有達到百萬銷量,IIHS將會按照比例推算——之所以只研究駕駛員的死亡率,是因為IISH搞不到車上人員死亡的準確數據(從這點來說,IISH還是實事求是的,不會像某些機構那樣連車禍死亡數字都瞎編)。
今年初,IISH發布了最新車型車禍死亡率報告(基于2011款車型在2012年度車禍中的表現),從這里邊,我看到了關于車型安全的三個基本事實:
第一個基本事實:大車比小車安全。
從IISH的統計看,車禍死亡率基本上是隨著車型的增大而下降。比如說,每百萬臺注冊車輛中,小型車(mini)車禍司機死亡人數為115人,緊湊型車(small)為51人,中級車(midsize)為29人,中大型車(large)為34人,大型車(very large)為24人。
IISH還發布了一個死亡率最高車型統計表,在這個表單上露面的就以小型車和緊湊型車居多。
其實,IISH還搞過“小車撞大車”的碰撞測試,比如“飛度撞雅閣”、“Smart撞C級奔馳”之類,其它機構和廠商也搞過類似的測試。事實證明,“身大力不虧”的道理在汽車圈兒也是通行的,我看過幾個視頻,smart跟奔馳C級對撞時會連轉幾個圈,跟S級對撞時直接就會打幾個滾兒。小車撞大車,不但看上去很狼狽,車身變形明顯也比大車嚴重很多。
C級奔馳與Smart的對撞測試
小車跟大車的安全性不是一個重量級,即使同為“五星安全”,“五星”的含金量也大有不同。小車的“五星安全”,只能說是在同級車中安全性比較高,跟高級別的車比起來,還是會很吃虧。
第二個基本事實:新車型比老車型安全。
根據IISH的統計,2012年內,駕駛2011款車型的年平均百萬駕車人死亡為28人,相比之下,2009年內駕駛2008款車型的這一數據為48人。
這個結果跟IISH的碰撞測試結果比較同步,汽車碰撞測試的成績不斷提高,現實中新車型車禍中的死亡率也在下降。
IISH分析說,車禍死亡率的下降,跟汽車設計的改進直接相關。這些年,針對各種碰撞測試,汽車廠商不斷優化車身結構,不斷加裝ESP之類的新型安全裝備,新款車的安全水平確有提高——雖然碰撞測試被一些人譏諷為“應試”,但這種測試對于汽車安全的進步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刺激。
我們在選車時,盡可能選新款的車型;在選新款車時,還要注意識別那些老平臺上包裝出來的“新款車”,這種車長得模樣比較新,但車身結構還是老樣子,安全性肯定比不上真正的新款車。
第三個基本事實:SUV已成最安全車種之一。
IISH統計出了死亡率最低的19款車型,其中有14款是SUV,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SUV掙脫安全性差的惡名,說起來頗有戲劇性。在美國,SUV的安全性曾經廣受質疑,在2003年,美國一名官方專家出面警告說,SUV重心高,突然制動或轉向時,發生翻車的概率遠高于普通轎車,其乘客在翻車事故中死亡的概率是普通轎車的三倍。
讓SUV在安全性方面實現華麗轉身的靈丹妙藥是:ESP。自從這玩意兒上身之后,SUV的翻車率大為下降,原來車身高、自重大導致愛翻車,現在搖身一變,缺點成為安全方面的優點——自重大,在對撞時就占便宜;車身高,對撞時駕駛艙就不容易變形。
說完IISH的事兒,突然想起國內某媒體也搞過一個統計。時在2011年,北京一家媒體發過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記者調取2005年以來本市(北京)發生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統計分析,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事故中,車內人員喪生者以德系車居多;致車外人死亡的肇事車輛中,德系車比日系車多5倍,居所有車系之首。”
不知道這個統計靠不靠譜,IISH車輛研究中心主管David Zuby 在接受中國某媒體采訪時有過如下評論,可供參考:“單純的以汽車品牌和汽車產地來衡量某款車型安全與否是不科學的,并不可以簡單的說美系的或者日系的更安全。因為車輛安全性是一個綜合性的表現,并且各個品牌在安全性上的表現也一直在持續進化,IIHS的測試數據沒有證明出,不同品牌間之間車輛安全性有明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