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琦接受車網中國訪談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去年出貨量居于全球第三位。我們很重視研發,目前集團有150位博士,900多位碩士,CTO是美國汽車工業協會(SAE)電池指導委員會的主席。創業團隊從2006年開始研發動力電池,目前也是唯一一家進入國際汽車OEM供應鏈的中國動力鋰電池廠商。
國內的汽車行業跟外國有很多區別,其中之一就在商用車上。歐洲最大的客車企業也就做2000臺不到,我們是以萬臺計的。這個跟中國人口大國、制造業大國的背景是分不開的。商用車領域中國涌現出了一些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比如宇通。而我們有幸一直是宇通電池的戰略供應商。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很多的實踐,這么長時間走下來,消除掉了很多過去存在的問題,電動客車的產業化方面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在乘用車上,中國的技術水平還是有落后的地方,乘用車和商用車載人的數量不太一樣,所以商用車安全性要求更高,這點上我們可以理解國家比較穩妥推進的態度。
乘用車上面我們供的都是三元鋰電池,主要是通過比較系統、嚴謹的開發,以時間換取質量,來彌補三元的安全短板。
我們知道,國家規劃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達到300瓦時每公斤,這個能夠實現的話,每充一次電大概能跑300-500公里。對比出租車大概每天跑400公里左右,因此300-500的續航里程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需求。以我們的技術實力,2020年300瓦時每公斤的能量密度要求,我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的。
總體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沒有大問題,這也是剛才我說新能源彎道超車是有可能做到的原因。
拿去年看,國內30多萬新能源車,歐洲18萬,美國12萬,日本不到3萬,也就是說我們一家已經是其他市場的總和。加上中國有這個很好的化學研發基礎,電池的技術有可能領先世界。欠缺的可能是制造技術和安全方面的實踐,那么我們把這些先進技術引進來,然后集中資源去扶持一些優質的企業,全面趕超世界水平是能做到的。拿我們自己來講,2014年集團的鋰電池專利申請數已經是全球第二。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待解決,但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國人無需妄自菲薄,只要扎扎實實高研發,發揮工匠精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偉業還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