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人 > 返回

2019新能源大會 | 大眾集團CEO迪斯:全面脫碳 堅定發展純電動汽車

發布日期:2019-07-02 14:40  來源:網絡  作者:邵華   瀏覽次數:792

迪斯
7月2日,2019年世界新能源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會上,大眾集團CEO迪斯博士作為第一個企業級嘉賓進行了主題演講。作為進入中國市場最早和最重要的合資品牌之一,大眾的一舉一動對于中國市場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發言要點】
大眾制定了全面脫碳計劃,到2050年將在整個集團實現碳中和,堅定地發展純電驅動的電動出行方式;
2028年,大眾在全球范圍內推出約7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的電動汽車將來自中國;
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大眾汽車ID.系列首款車型為SUV,將于2021年底推出。
【演講全文】
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未來移動出行的轉折點
尊敬的王勇國務委員,
尊敬的萬鋼教授,劉賜貴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
女士們,先生們,
我非常高興并深感榮幸,能出席在海南舉行的首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并發言。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時代/新變革/新產業”,事實上,整個汽車行業都處于重要的轉折點。
值得強調的是…
…持續的貿易爭端增加了全球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
…全球變暖帶來嚴重威脅
…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同樣重要的還有技術突破
與此同時,中國是一個不斷前行,并且對移動出行有極大需求的國家。大眾汽車集團致力于保障中國客戶的需求。因此,我們正在抓住這個變革的機會,希望在新移動出行中發揮主導作用。
35年來,我們攜手合資企業伙伴,推動中國移動出行產業向前發展。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化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始終堅持不懈,期待并推動市場的正向發展。兩周前,我在北京與李克強總理和跨國企業CEO的會面中,與有關各方達成了共識。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需要我們著眼未來,將中國的移動出行帶進新階段。
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大眾汽車集團將把汽車變得更加安全、舒適、智能,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清潔、零碳。
我們逐漸將我們的車型產品組合轉向綠色出行,《巴黎氣候協定》和相關的法規框架是我們的行動標尺。從目前來看,全球大約14%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于交通出行,包括飛機、船舶、以及乘用車和卡車。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各乘用車品牌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百分之一。我們致力于把碳排放量降至零。
因此,我們制定了全面脫碳計劃。到2050年,我們將在整個集團實現碳中和。
我們的脫碳計劃覆蓋各個方面:不僅是車隊,也包括集團整體的碳足跡。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球各市場的共同努力,中國在這項工作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的中國團隊正在制定詳細方案,并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
我們從供應鏈著手。碳平衡將成為我們和供應商合同的核心內容。我們發現,在電動汽車電池和鋼鋁供應方面存在巨大的碳減排潛力。
我們的工廠開始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將其打造成零碳排放的工廠。
產品層面,電動化將成為我們實現碳減排的中流砥柱。電動汽車使用的是可再生資源,是減少碳足跡的最好最直接的方法。盡管2018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有所增加,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同比下降4%。這是因為中國實行的電動化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
為了真正實現零碳排放出行,我們抓住機遇,堅定地發展純電驅動的電動出行方式。
按照2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計算,一輛電動汽車在包括制造環節在內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每公里大約消耗400瓦·時。這意味著它能夠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具經濟性。
從中長期來看,燃料電池或合成燃料將變得更加重要,它們尤其適合搭載于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燃料電池約消耗670瓦·時的電能。合成燃料的電能消耗可達1,300瓦·時。
因此,中國政府決定循序漸進,刺激替代能源的使用需求,并逐漸推廣。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圖的要求,到2030年要建成并運行1,000多個氫能充電站,至少50%的氫能來自可再生資源。
我們正在對這兩種選項進行深入研究。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們預期直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輕型車細分市場的滲透率才能達到一定規模。目前,無論燃料電池還是合成燃料,都無法以合理的價格或工業規模獲得。此外,還須為燃料電池額外建立一個全新的的充電基礎設施。只有實現過剩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氣,這項技術才能成為真正的替代品。
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圖的要求,到2030年要建成并運行1,000多個氫能充電站,至少50%的氫能來自可再生資源。
正因此,我們呼吁所有參與者明確承諾電動出行并采取果斷行動。整個中國已經走在電動出行的發展前列:
中國已經有品類廣泛的電動車型,為該細分市場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2019年全國已有超過200款新能源車型。
在促進電動出行發展并取得突破方面,中國政府有著清晰的發展路線。
這里電力的成本低廉,迅速降低了電動車車主擁有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
與此同時,中國大力投入可再生能源研發,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在這方面,中國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和太陽能收集方面的普及速度令人印象深刻。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譚天偉的數據介紹,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產能占比達到36.5%,發電量占比超過25%。我們都知道:增加無碳燃料的使用比例有利于實現電動汽車真正的零排放。
充電站的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未來幾年,中國將在全國擁有超過50萬個充電站,而德國只有2萬個充電站
最后,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越來越多的城市為了支持電動汽車發展采取了各種鼓勵措施,比如為電動汽車發放特別牌照、電動汽車不需限行等。
沒有哪個地區像海南省這樣堅持電動化之路,并持之以恒。當地政府決定到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汽車,這使海南成為中國第一個限定傳統燃油汽車最后使用期限的省份。
我們將遵守所有的政策法規。根據集團的電動出行戰略,我們將啟動行業發展至今最為高瞻遠矚的電動汽車攻勢。
到2028年,我們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約7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與此同時,我們計劃在全球交付2,200(參數|圖片)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的電動汽車將來自中國。到今年年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推出14款新能源汽車,包括寶來·純電(參數|圖片)、高爾夫(參數|圖片)·純電、朗逸電動版(參數|圖片)、邁騰(參數|圖片)GTE、奧迪Q2L e-tron和奧迪e-tron。
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大眾汽車ID.系列也將來到中國市場。其首款車型為SUV,將于2021年底推出。
電動化轉型也將改變我們汽車生產基地的面貌,這些集團內高效生產的標桿工廠,將成為基于大眾汽車集團全新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平臺打造的新一代現代化純電動汽車生產的核心。
我們希望將MEB打造成行業新的標準。作為純電動汽車平臺,MEB充分應用了包括性能、空間和數字化配置等在內的最新技術。基于MEB平臺生產的汽車續航里程可超過550公里,并搭載全新的車載網絡。
MEB平臺適用于各類小型城市汽車和大型豪華轎車,乃至電動露營車。到2020年,基于MEB平臺的車型將在佛山和安亭工廠投產,合計年產量將達到60萬輛。除了全球統一標準的MEB平臺,我們的合資企業江淮大眾將與西雅特共同開發一款小型電動汽車平臺,未來二至三年,來自西班牙的西雅特將進入中國市場。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正在積極推動體系變革,并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這意味著,我們也在為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而努力——這是電動出行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在中國成立了CAMS,一家新能源汽車充電合資企業。該公司將提供私人壁掛式充電墻盒和廣泛的公共充電站網絡,充電15分鐘就能滿足車輛400公里的續航里程。
我們的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Mobility Asia)將構建互聯互通和移動出行的生態系統,提供互聯充電服務。通過手機就能查看附近充電樁的位置,使充電更加便利。完成充電后,還能使用手機進行快捷支付、繳費。
最后同樣重要的是,在電池采購方面,從今年起,我們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搭載中國供應商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
如您所見,我們正在推進全面的電動化攻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土研發能力。我們希望整合研發能力,為集團、中國及全球其他區域服務。在中國,我們有超過4,500名工作人員工作在未來移動出行技術研究的第一線。
然而,我們只靠自己還不能取得成功。
我們只有通過建立強有力的中國合作伙伴關系網,才能研發出未來移動出行的解決方案。例如,我們與華為和百度Apollo平臺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并在近期與合肥市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
同時,我們還需要中國政府的支持:
我們渴望擁有穩定可靠的監管環境,從而為政策法規做好充足的準備,并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我們需要更多基礎設施支持,促進電動出行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比市場補貼更重要。
我們都需要開放和公平的競爭,并需要作出明確承諾——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多邊貿易是促進共同繁榮、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基礎。
在此,我還要表達我對“一帶一路”倡議寄予的厚望,我們期待在此倡議下,亞歐經貿往來能進一步深化。
女士們,先生們,
大眾汽車集團已準備好為此作出貢獻。
我們通過與實力強勁的中國企業——包括我們的合資伙伴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和江淮汽車的合作,不斷致力于深化中歐關系。
讓我們攜手同心,共同塑造未來移動出行。由此,我們必將實現汽車行業最為宏偉的目標。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謝謝,謝謝大家!

上一篇:2019新能源大會|寶馬傅樂希:燃料電池技術更適用于商用車

下一篇:全球車企高層紛紛致敬李·艾柯卡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