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煎餅
是中國傳統食品之一,以山東為盛,起源甚早。用調成糊狀的雜面攤烙而成,各地做法、食法略有變化。煎餅多由粗糧制作,營養價值高。煎餅疏松多孔,可厚可薄,便于與其他食品搭配,可在不同場合食用。
2、朝天鍋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漢族名吃,屬魯菜系,特色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沒有鍋。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濰坊朝天鍋經過不斷改進于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3、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為五香脫骨扒雞的俗稱,是山東省德州市特產之一。其口味鮮咸香嫩,造型別致美觀,肉嫩骨酥,一抖之下骨脫肉爛,故名脫骨扒雞。它集中華傳統名吃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博采百家之精華,嚴謹的制作方法,獨特的佐料配方開發研制而成。其外型完整美觀,色澤金黃透紅,肉質松,軟適口,具有健胃、補腎、助消化等功能。德州扒雞制作源于明代,創于清朝,傳于民國,盛于當今,如今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4、油旋
油旋,是山東濟南漢族傳統名吃,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故名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相傳油旋是清朝時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齊河縣)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來濟南后依據北方人的飲食特點將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傳承至今。
5、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是中國山東淄博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產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是山東省著名漢族美食之一。周村燒餅制作歷史悠久,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據傳為一位叫郭云龍的先生在一種馬蹄形厚燒餅基礎上創制而成。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周村燒餅以傳統工藝精工制作而成,為純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幾經工藝改造,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喜愛的傳統小吃。
6、甏肉干飯
甏肉干飯,為傳統特色小吃,號稱"中華第一甏",起源于元朝。名列山東十大名吃之一。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在今天,甏肉干飯仍然被極多數濟寧人所喜愛。
7、沂蒙光棍雞
沂蒙光棍雞乃蒙陰地方名吃,以其獨特風味,風靡沂蒙山區。創始人付澤明在蒙陰縣城西嶺開設炒雞店,以烹制蒙山大公雞為主,且口味鮮美、風味特殊吸引了大批食客。因炒雞店工作人員全部是男士,取材又全是大公雞,便將此菜戲稱“光雞”,此店即叫“光棍雞店”。
8、泰安泰山三美
所謂泰山三美是指泰山的白菜、豆腐和水。泰山三美湯汁呈乳白色,白菜呈象牙白色,豆腐多汁,白菜綿甜而清爽,湯汁微甜清醇。
9、濟南九轉大腸
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燒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
10、淄博博山豆腐箱
博山豆腐箱是一道聞名遐邇的地方代表菜,其傳奇故事從清康熙年間至今歷經了三百多年的沉淀和演繹,也因各家口味不同,而形成了各類不同的豆腐箱。豆腐箱可以制作成三鮮豆腐箱、海鮮豆腐箱、三素豆腐箱等系列,外型美觀,色澤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