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jīng)形成菜系,烹調(diào)技藝已有相當(dāng)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qū),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yōu)越。湘西多山,盛產(chǎn)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fā)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xiāng)"。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xiāng)風(fēng)味。
湖南美食
口味蝦
口味蝦是前幾年興起于長沙教育街、南門口等地的特色小吃,后來蔓延至全城乃至全省,至今長盛不衰。口味蝦色艷、湯、濃、味重、香辣無比,深受口味頗重的長沙人喜愛。起先,口味蝦以夜宵的形式走上餐桌,現(xiàn)在在全長沙已經(jīng)有不少的專營口味蝦的特色餐館,比較知名的有南門口的“四娭毑”、八一橋下的“盛記”、“梅園”等。
口味蝦是以長沙妹子般的火辣博得長沙人芳心的,那是一種從腦殼一直辣到腳指頭的辣,辣得你舌頭直伸,大呼過癮。干完一杯冰啤酒后,連忙繼續(xù)作戰(zhàn),生怕在這樣的夜色中不飽逮一頓口味蝦,你便呷了虧。口味蝦還有其活色生香,紅艷艷的蝦殼,白嫩嫩的蝦肉,雞湯上浮著幾根綠的蔥段和紫色的紫蘇。從盆中拎起一只肥大通紅的蝦子,兩手使勁一撕,扯下兩只蝦鉗,然后輕輕掰開蝦殼,露出彎月般的蝦肉,不怕辣的食客還可以再粘點湯汁。不同于上海人牙簽剔蟹般的精致,長沙人吃口味蝦透著一股子豪氣,難怪市井傳說這口味蝦還有”壯陽”功效一說。
湖南臭豆腐
湖南臭豆腐產(chǎn)品,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臭豆腐。從顏色,氣味上來比較,長沙的臭豆腐可謂是非常貼合“臭豆腐”三字。黑乎的顏色,初聞怪異的氣味。其實,外酥里嫩,清香可口,奇特誘人、亦臭亦香,做工精細(xì),口味極佳。
豆腐“聞著臭”是因為豆腐在發(fā)酵淹制和后發(fā)酵的過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質(zhì)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產(chǎn)生一種叫硫化氫(H2S)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 在蛋白質(zhì)分解后即產(chǎn)生氨基酸而氨基酸又具有鮮美的滋味故“吃著香”。過去,臭豆腐普遍被認(rèn)為是“不健康”的食物,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好東西。據(jù)臺灣《康健》雜志報道,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調(diào)節(jié)腸道及健胃功效。
糖油粑粑
長沙的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白面和飴糖,但其制造工藝精細(xì)講究,有特殊的制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在長沙,不管人的俊美丑惡、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熱愛生活、懂得享受吃的樂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對那三毛錢一個的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長沙人眼里都是奇妙無窮的。
薯丁粑粑
湖南耕地少而多丘陵,宜種植紅薯充作主食,故舊時有諺:“紅薯半年糧”。因而花樣翻新,創(chuàng)制出各色紅薯食品,紅薯粑粑即為其一。外焦脆而內(nèi)柔軟,香濃味甜,于街頭攤點買上一兩枚邊走邊吃,頗愜意。
醬板鴨
醬板鴨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yǎng)胃、美容之功效,是風(fēng)靡大江南北的一種漢族風(fēng)味名吃,是佐酒佳肴、送禮佳品。湖南仙都辣醬板鴨是湖南一絕名菜,是經(jīng)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余種香料、經(jīng)過風(fēng)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yǎng)胃、美容之功效,是風(fēng)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fēng)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禮佳品。產(chǎn)品香、辣、甘、麻、咸、酥、綿適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膩,回味無窮,食用方便的特點。
剁椒魚頭
湖南的招牌菜。將胖魚頭洗凈,剁開,將少量植物油和料酒,姜絲撒在魚頭上,均勻放入湖南剁椒,放入蒸籠,大火蒸10分鐘,出鍋,撒上小蔥花,酸、辣、鮮、滑,特別是這個辣,讓你辣得過癮,順帶可品出魚的鮮來,特別是剁椒的汁水滲到魚頭上,簡直妙不可言!基本特點新鮮美味,辣甜上口。
馬打滾
馬打滾是湖北恩施的一種小吃,它是湯圓的一種,恩施人也叫之為“元寶”(尤其在春季期間常這樣稱呼,含發(fā)財?shù)囊馑迹qR打滾很受恩施人的喜愛,在恩施傳統(tǒng)中,常在春節(jié)、插秧、中秋時吃這種美食。
組庵魚翅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省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湘菜菜系。此菜顏色淡黃、汁明油亮、軟糯柔滑、鮮咸味美、醇香適口。組庵魚翅用料講究,制作獨特。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yǎng)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此菜是清末湖南督軍譚延闿家宴名菜,譚延闿字組庵,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
他的家廚曹敬臣,跟隨譚先生多年,摸透了譚的食好,經(jīng)常花樣翻新,他將紅煨魚翅的方法改為雞肉、五花肉與魚翅同煨,成菜風(fēng)味獨特,備受譚延闿贊賞。組庵先行無論自己請客或別人請他吃飯,都按他的要求制作此菜,后來人們稱為組庵大菜,飲譽三湘。
長沙麻仁香酥鴨
長沙麻仁香酥鴨是湖南長沙經(jīng)典的漢族名肴。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yōu)秀之作。此菜集松軟、酥脆、軟嫩、鮮香于一體,深得四方賓客稱贊。此道菜選良種肥鴨。烹飪時在鍋內(nèi)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nèi),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diào)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