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既是自主品牌心中的痛,也是心中不滅的夢想,而且從很早就開始了。不過就在近兩年,這股浪潮開始復歸。比如,北京車展前夕的4月23日,上汽榮威發布了MAREL X的概念車榮威“光之翼”ision-E Concept。
實際上這波高端化浪潮在股比開放來臨之際,也已經進入縱深階段。此外,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大軍,也已經將目標瞄準了高端陣地。比如斯威汽車,近期在意大利發布的G01,并且號稱對標領克和WEY。而且,本屆北京車展斯威汽車也將隨著造車新勢力大軍高調亮相。
而作為自主品牌的第一陣營,在高端化方面的探路也取得了初步成功。2017年WEY先拔頭籌,并且很快就沖過了萬輛大關。今年第一季度,WEY銷量達到了42948輛。而緊隨其后的領克,3月的銷量也以8507輛快速逼近萬輛大關。引路人的階段性突破成果,讓眾多自主品牌看到了希望。不過,高端化這條路是說說就能成的嗎?
為什么高端化?
自主品牌現在為什么要再度旗幟鮮明地高舉高端化大旗?說到底,是中低端市場經過充分競爭后,到了獲利空間已經非常狹窄甚至稍不留神就會喪失陣地的地步。
而且行業的人大致有數,汽車產業實行合資30多年來,合資品牌憑借品牌和實力優勢,始終把持著中高端市場的份額。所以最開始,自主品牌只能在5萬元及以下的微車市場生存。隨著實力的增長,并且遇到歷史性的SU浪潮,自主品牌開始沖擊5~10萬元市場。而目前的品牌高端化,在近兩年沖擊15~20萬元區間有所收獲后,開始瞄準了20萬元以上的空間。
這個漸進的過程,成了過去十年自主品牌的主旋律。而隨著廣汽傳祺、長城、吉利相繼出現高端產品、高端品牌,這個天花板開始被打破。比如廣汽傳祺的三“8”戰略,GS8、GM8、GA8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就在昨天也就是4月22日,長城汽車另外還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豪華SU P8,并給出了25.98~27.98萬元的高價。雖然這個價格高了,導致有相當的市場風險,但是,具備相當挑戰自信并素來我行我素的長城,依然如此亮劍。
同樣的,4月23日的榮威第二屆“汽車創行者大會”上,榮威ision-E也就是內部代號為Marel X的光之翼量產車型也迎來首秀。這是榮威的首款以“思想眾籌”名義打造的面向未來的智能概念車,在業內人士看來,它的定位比榮威RX8的級別還要高。
實際上,這些不約而同的高端化路徑,體系實力強的就發布品牌戰略,而實力不夠或者自信不足的,就先以一款高端產品開道試探,但無論何種方式,“向上”都成為必須。
消費升級,股比放開,關稅降低,雙計分政策實行,電動化和智能化,自主品牌2018年以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而這不是自主品牌第一次沖擊高端市場,也不是最后一次沖擊,但不同以往的是,時間窗口要求現在的自主品牌在體系和研發能力方面做得更強,對市場的把握更精準,而且不能出錯。
有實力高端化嗎?
高端化之路并不簡單,這是一家自主車企實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破。如果勉強為之,就會像那句話說的,“野心和實力不成正比。” 所以,對于未來,自主品牌的這次“出擊”也將是關乎命運走勢的重要轉折點。
比如長城汽車,從老的哈弗H3到H5,再到H6,打牢“神車”基礎以后,才敢繼續向上攻,而且中途H8受阻,H7也是跌宕起伏。從價格區間來看,從10萬元以內上升到H6的15萬元內,進而到H7的20萬元內。而之所以說這次定價相對高了,是因為現在的P8實際上沖擊的是20~25萬元的區間。
不過即便如此, WEY和領克的品牌上攻算是初戰告捷。而對于“自主老大哥”奇瑞,則是再一次的開始。奇瑞去年在法蘭克福車展高調亮相EXEED高端品牌,并展出了EXEED TX車型。這款車型雖然還是工程車,但是已經接近量產,讓人們看到了奇瑞的高端化努力成果。
實際上,奇瑞的高端品牌之路從2007年就開始了,觀致品牌整整打拼了十年。但是,觀致的“新高端”之路在奇瑞手上還是沒能走完,就因為種種原因換手,而寶能接手后很快就讓大家看到了寶能風格的操作手法。奇瑞的高端品牌之路實際上只能由EXEED來承載了。而EXEED要想在歐洲闖出一條路來,時間窗口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對內,EXEED的定位不是太清晰。簡而言之,EXEED要在國內成功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而且,奇瑞品牌本身的高端化之路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并不占什么優勢。奇瑞自身的產品方面,最新的瑞虎8也承載了部分高端化的任務,而如果瑞虎8失敗的話,奇瑞品牌本身的高端化也會受阻。所以,瑞虎8成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車型,奇瑞人也通過“助威瑞虎8—大有智慧 奇瑞RUN”這樣的活動來宣傳,這在以前也是沒有過的。
而發布G01的斯威,在造車經驗和市場培育上仍欠缺一眾合資和自主品牌的多年底蘊,想要在高端市場上成為黑馬,僅憑借去年兩款車型以及5萬余輛的銷量,也可謂困難重重。從自身來講,G01是否做好了成為“黑馬”的準備?作為進入乘用車市場的新品牌,斯威恐怕的還是培養實力為主。
所以,沖擊高端化的道路并不好走,而所有的不足都需要時間來磨練和積累。這方面,作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從2010年10月就曾提出高端品牌戰略,最后出于時機和實力的關系,曾經沉寂了八年。這次北京車展前夕,雖然發布了“創新 創業 創未來”的創新戰略,但對于傳言中的高端品牌依舊保持了“待定”的慎重狀態。
所以說到底,一個品牌的體系能力才是決定高端化競爭能力的關鍵。這次車展又即將開始,就讓我們看看,這些高端化的自主品牌又練出了哪些新的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