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們選機油,都有自己特殊的技巧:看機油的標識,以證明它符合美國石油協會(API)的標準,并保證這個標準在“SL”級別以上(當然,SL是2001年的標準,SM是2004年的標準,SN是2010年的標準;SN級別機油會相對會出色一些),再根據用車環境來選擇合適的粘度。
不過,這篇文章的意義可不止于此。
機油標簽會向你透露什么?
選機油,首先看標簽。
API標識會和相應的標準等級一起出現,表明這款機油是SL、SM還是SN級別,SAE(汽車工程師協會)制定的粘度值標準表示了這款機油的基礎性能;旁邊的星形標識則代表該機油已通過了該標準等級的一系列相應測試。
有人認為機油是引擎的血液。
和血液不同的是,機油并不需要和細胞那樣去攜帶營養,但它卻需要為引擎內部提供潤滑和冷卻,并幫助活塞和氣缸密封。沒有足夠清潔的機油,引擎就會加速報廢。
機油粘度指的是啥?
粘度指液體的流動阻力。W前的數字越小,表示這款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而W后的數字則指100°C下機油的粘度,數字越大表明機油粘度越大。舉個例子,10W-30的機油粘度就要比20W-50低,但在高溫時,第二個數字越高(比如,10W-40比10W-30高)的機油更容易保持應有的粘度。
同級別同標號的機油,為何性能會相差這么多?
由于機油在受熱的時候會變稀,遇冷的時候會變稠;因此,廠家會借助添加劑讓機油保持一定的性能。這也是為何一款機油在寒冷時被評定為一種粘度,而在高溫時又被評定為另一種粘度。
在一定范圍內,更粘的機油通常密封性越好,各個運動部件之間的油膜也更不容易破裂。
但在低溫時,機油必須抗稠化,以流向發動機內的所有運動部件。而部分曲軸是浸在機油中的,如果機油太黏,就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推動曲軸運轉,引擎啟動也因此變得困難,燃油經濟性也會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指roadandtrack.com,下同)推薦標號為5W的機油供冬季使用;然而,合成機油在低溫時的流動性更好,尤其是0W標號的機油。
除了考慮日常使用情況,在選擇一款機油之前,你還得認真閱讀你的車主手冊。畢竟早在一款引擎設計之時,工程師們就對機油的使用規格進行了嚴格限制。
為什么機油會分這么多種?
在美國的汽車用品店里,貨架上的機油五花八門。有載重卡車用的、有工程車輛用的、有越野車型用的、新車專用的、高性能跑車用的...機油標號的覆蓋范圍很廣,選擇亦很多。和剛剛所說的一樣,任何有經驗的司機都知道應該根據車主手冊進行抉擇,而某些帶有車廠認證標識的機油,也會比其他同標號同規格的機油更合適你的愛車。
現在,讓我們看看傳統的礦物機油和全合成機油有啥分別吧。
傳統礦物機油:款式較舊的家用車會使用礦物機油,這些機油能通過數年前的SL標準測試(再次注明,SL是2001年的標準),但可選的范圍并不大;一般,這些車型在低溫時都被指定使用5W-20或5W-30的機油,夏季則會被推薦10W-30的機油。傳統礦物機油在4000mi(mi為英里單位,約合6437.376km)或4個月內表現良好,但每年至少要更換2次。
全合成機油:如今的新款引擎,都要求加注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普遍經過非常全面的測試,無論低溫的流動性還是高位的潤滑能力,它們的表現都很優異,也能相對傳統礦物機油使用更長時間,甚至油泥都非常少。不過,全合成機油價格相當昂貴,也不是每一臺引擎都會依賴它們;具體情況,請參照你的車主手冊。
混合機油(半合成機油):這類機油的性能介于傳統礦物機油和全合成機油之間,高溫區域對引擎的保護較傳統礦物機油更好,燃油經濟性也更好。由于價格也非常具有性價比,在美國,這類機油相當受到卡車司機、皮卡/SUV車主的歡迎。
高里程用機油:如果你有2/3以上的里程都在跑高速,也不想經?;〞r間進行保養,那么你可以選擇這樣的特制機油。不過,這樣的機油并不多見。
如果你的愛車已經行駛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在底盤護板上還發現了少量的油漬...這時候,你需要更頻繁地添加機油,因為許多引擎的密封件都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柔性,引擎內部也有一定的磨損。此時,你可以選用粘度較高的機油,來保證引擎內部零件之間擁有足夠的密封性能,讓油膜更難被撕破。
由于機油在高溫環境受熱之后會發生性質改變,幾千英里的使用過程中,它們的粘度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為了讓機油保持足夠的性能,廠家們會在機油中添加相應的添加劑。
一般來說,一款機油的基礎油僅占70%-95%,其他部分則是比基礎油更貴的添加劑。但這并不意味著,配方中使用了70%基礎油的機油產品就一定會比使用了95%基礎油的機油產品更好——有些基礎油本身性能就相當出色,以至于不需要太多添加劑,它們也能穩定地保持性能。
而且,雖說一些添加劑能使機油獲得相當的潤滑能力,但它們本身卻不一定具有足夠的潤滑性。由于價格因素,我們也不排除會有廠家會使用便宜的基礎油,再大量加入添加劑以滿足機油的性能需要;畢竟,每個廠家都有他們自己的做法。但如果基礎油性能不佳,這款機油的在高溫時對引擎的保護能力將非常有限,引擎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也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