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新密一名高二學生陳奕帆,騎電動車不慎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寶馬車,因車主不在現場,該學生寫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信包著寒假打工掙來的311元錢卡在寶馬車門把手里。寶馬車主看到這封充滿真誠的道歉信后,非但沒有怪罪這名誠實的孩子,反而通過警方找到了陳奕帆,并送去1萬元錢資助他的學業。
這件“撞”出來的感人故事主角不僅有陳奕帆,還包含那位寶馬車主。陳奕帆撞壞豪車,沒有因膽怯而逃走。寶馬車主看到車被撞,沒有因為肇事人償付的錢少而咄咄逼人。現如今,碰瓷訛人的事情屢有發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時常陷入危機。而在這個事件中,勇于承擔責任、詮釋正能量的主角,是社會中兩個差距較大的群體中的個體代表,他們用真誠打消了彼此之間的懷疑,用溫暖化解了人們心中的隔閡。正是有這樣感人故事的存在,人們才會相信善良、積極營造和諧社會。
——淼淼
中學生和寶馬車主的行為都值得贊賞,歸根結底是誠實誠信令人感動、真情相助令人動容。在當下,為人處世如何保持一份光明坦蕩的赤子之心,如何以真心換真情,如何以實際行動來褒揚回應擔責之舉,值得我們深思。在這則實例中,中學生和寶馬車主給出了讓人們為之叫好的答卷。我們要借鑒發揚的是,恪守祖輩傳給我們的傳統美德,包括“人無信則不立”“誠實可貴信義無價”等人生信條。
——鄭塊金
撞車男孩有敢于認錯的態度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而寶馬車主則具有寬容大度和助人為樂的善心,二者都值得褒揚。兩人的善行和美德都富含感性的成分,同時也閃爍著理性之美,是“誠者有善報”的生動詮釋。這“撞”出來的溫馨感人故事,再次說明誠實守信是行走社會的通行證,也是永世不易的道德準則。我們在為其點贊的同時,更要為其護航。要在全社會積極構建失信懲戒機制,建立守信保障機制,著力形成失信、無信者寸步難行,守信、遵諾者路路暢通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更多人自覺做誠信的踐行者。
——牛寺
媒體稱陳奕帆“窮有信”“貧而誠”。拿古人的話來說,陳奕帆和這位寶馬車主的故事,其詮釋的正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做人處世基本理念。再換一種說法,陳奕帆和寶馬車主的溫暖“互動”,正是對正能量的一種繼承與傳遞。“窮,有窮的擔當,富,有富的慷慨”,這才是社會應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