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多鐘的動畫短片《讓坐》,獲奧斯卡金獎。
車網中國 作者:汖見
影片不長,樸實直白,僅用5位乘客,一位列車員,通過對比就可以看到:漠視與關懷,被迫與主動,丑與美的直觀體驗,把各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眼神中有逃避、無視,有主動、感謝,也有驚訝,觸動心靈卻無聲勝有聲的回應。
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部短片并沒明確指出什么,但能給觀者帶來不得不思考現實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的思考,教育走向:讓生命來影響生命。
《讓座》,倡導正向價值觀,在立意上已經超出了讓座的道德說教,激發觀者思考在自身也有需求時,還能不能看到別人的需要?短片用日中、日落、月起表現時長,片中當列車員檢票時發現讓座給老人女士是有座票時,觸動了他的善行。在結尾處,讓座的女士拿出一副雙拐時,揭示出最大的領悟:幫助給需要的人,這是善良的本質,是將你本需要的也讓給有需要的人。
就像列車員給女士找一個座位一樣,少有人知道每列車廂里都會預留座位,以應對突發狀況,一般情況不會動用。但列車員為女士善心感動,正應了那句話,“助人者,天恒助力之“,助人也是真正的自助。
人生總有特殊的時刻,能讓我們多一分理解,少一點責怪,心寬一點事就小了。短片中拄著雙拐的女士,她簡單的行為,卻照亮了旁人的心,讓路人甲、乙、丙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每一分觸動,都是一次靈魂的覺醒。
幫助別人能產生愉悅感,對別人有助益的人,也更積極樂觀,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滿足,這種愉悅是身心健康的催化劑。從這個層面看,一個內心溫暖的人,也更能贏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
著名精神醫學家亞弗列德.阿德勒發現:長壽者中,95%以上都有甘于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他常告訴憂郁病患:“你按照我這個處方,14天內你的憂郁癥一定可以痊愈,這個處方就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樣才能幫助別人,使他們快樂。言傳不如身教,《讓座》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