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盤基 | AutoKol
在上篇文章中,筆者為大家闡述了大眾高爾夫GTI與80后中國小伙的故事,主要針對MK4-MK6車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重點講述第七代高爾夫GTI(下文簡稱MK7 GTI)與中國的緣分。
MK7 GTI姍姍來遲
按照以往慣例,大眾的產品周期一般保持在5~7年左右。也就是說,第七代高爾夫(下文簡稱MK7)至少要在2014~2015年問世。可大眾明顯不是這么想的,MK7在2013年下半年便在國內開賣,這使得MK6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是家族產品中壽命最短的車型。由于MK7的外觀變化不大,故有人稱MK6為“半代車型”。
第七代高爾夫(MK7)
在MK7問世后,不少車迷開始期待MK7 GTI車型的上市,但這一代車型可謂命途多舛。自2014年北京車展以來,廠商多次跳票,發布時間一拖再拖。最終,MK7 GTI在第七代高爾夫上市兩年后才正式發售,甚至要晚于高爾夫R在國內的更新換代。
關于MK7 GTI一再跳票的原因,江湖上流傳著各種版本的推測。筆者認為,此事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動力系統的標定,第三代EA888和DQ380的匹配或許出現了某些問題。要知道,海外版本的GTI都是搭載手擋和6速雙離合的,唯獨國內使用的是7速雙離合(DQ380),我想這就是廠商推遲上市的原因。
MK7 GTI于2015年11月在國內上市
MK7 GTI在2015年11月份上市,售價23.99萬元。與MK6相比,這一代的車型不再以性能作為賣點,反而把重點放在了配置和均衡性方面。我認為廠商的這一定位還是比較精準的,在上篇文章中也說到過GTI的產品定位,這一次廠商拿捏得比較到位。
難以復制MK6的輝煌
時至今日,MK7 GTI已經上市半年多,可我在北京的大街上一臺也沒見過。查閱了相關銷量數據后,我頗為吃驚,其2016年上半年銷量不足千臺,月均銷量不到200臺,比上代車型差了不止一個量級!待我冷靜片刻后,對此結果欣賞接受,然而,曾經的GTIer們都去哪了?MK7 GTI為何難以復制上代車型的輝煌?
MK7的提升是全方位的
或許是因為80后們都長大了,大多都已成家立業,對于空間、面子的需求讓他們無法再接納一臺“鋼炮兒”。不僅是GTI,福克斯ST、思域Si等車型也面臨同樣問題,在如此巨大的市場,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卻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真正的“玩車”文化依舊處在落后愚昧的階段,不禁讓人唏噓。
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賣掉了速騰GLI,收了一臺二手豐田86,我追問緣由,他深吸一口煙,眉頭緊皺說道:“再不玩恐怕就沒機會了吧。”簡單的一句話卻揭露出中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這是國情和社會現狀所造成的。我們的汽車文化遲遲無法發展與此有很大關系,年輕車迷大多沒有太強的經濟實力,當經濟實力足夠時,又被限購政策或家庭需求所束縛,這就像一頂“緊箍咒”,沒人能夠逃脫。
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車的加速能力愈發強大,GTI在動力方面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小
另外,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早已今非昔比。回想6年前,當MK6 GTI上市時,它毫無對手、獨步江湖,可如今呢?家用轎車的動力水平已整體提高,新款斯柯達明銳、本田思域都是0-100km/h加速7秒多的選手,售價卻要低得多,GTI在動力方面的優勢已經被削弱了很多。而福克斯ST、高爾夫R、福特野馬及寶馬M135i等一大批性能車的推出顯然拉高了消費者的層別,它們或外觀拉風或性能更強,曾經滄海難為水,GTI的落寞乃情理之中。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近些年大眾品牌所面對的各路負面丑聞,自“DSG事件”到“排放造假”,這對于國內消費者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國內的90后消費主力。這群人與80后有著較大區別,他們可沒有大眾情結。個性化是他們的主要追求,而低調的大眾產品很難滿足這群張揚的“好動分子”。
MK7 GTI所使用的DQ380可謂“中國獨有”
前文中說到了MK7 GTI的變速箱采用了代號DQ380的七速雙離合,而非海外的六速版本。從擋位個數上來說,DQ380明顯更具優勢,但這不足以打消消費者心中的疑慮,畢竟很多人已經被DSG狠狠地傷了一次,人們不再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實際體驗中,DQ380的換擋速度不再像以往那般迅速,這一做法很顯然是為了提升換擋平順性。而變速箱與發動機的匹配沒有太多提升,第三代EA888所增加的20匹馬力和70牛米扭矩并未體現在加速能力上,MK7 GTI的0-100km/h加速成績沒有給人任何驚喜。
必須承認,性能車在國內的表現非常疲軟
不少廠商依然重視這一細分市場,對他們而言,性能車用戶還需要長時間培養
但無論如何,它的改變仍然是實在的,更加豐富的配置和更加平順的變速箱顯然說明了一切。最重要的,MK7 GTI終于可以調節懸架阻尼,這讓底盤具有多重性格,可硬可軟,任君選擇。毫無疑問,這臺GTI變得更加貼心了。
總結
性能車用戶往往更加專業,
這群人更看重產品背后的文化理念
雖然MK7 GTI比老款車型有了多處進化,但加速能力卻沒有太大的提升,這對于注重數字的國內消費者來說絕不是件好事。但此代GTI的定位更加精準,回歸到車型本身,這也是國內汽車市場日漸成熟的標志。
作為一個80后,對于高爾夫GTI始終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這種情結雖不是與生俱來,但卻已成為符號化的標識植入內心。所謂的“真愛”,并不是對它一見鐘情,而是看過無數大美風光,還能把它捧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