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科普下關于防御性駕駛的小知識。
何謂“防御性駕駛”?
防御性駕駛技術是將相關的駕駛技能和駕駛習慣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形成一套簡單明了、科學系統的安全駕駛體系,它能幫助駕駛員更清楚地了解人類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觀察并了解駕駛環境、更準確地預測不確定的潛在的危險因素、更及時地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
簡單通俗的解讀就是:不因自己的失誤而傷害別人,同時注意別的人或車對自己可能造成事故隱患做到提前的有效預防,我這套完整的預防體系被稱為“防御性駕駛技術”。
法則一:預估風險
在駕駛中的預估風險,其實也是安全意識的一種,可以說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難通過技巧來掌握的。預估風險,其實就是要“想得多”,比如看到路邊的小孩就要考慮他突然竄到路中間的可能性,看到老人就得考慮他突發疾病倒地的可能性,看到醉鬼就考慮他故意碰瓷的可能性,在路上開車就將路面上其他交通參與者想象非常猙獰恐怖,然后要想方設法防著他們。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在行車的任何時候,都要對接下來的行車路程作出風險預估。
法則二:放眼遠方
在日常生活做抉擇的時候,很多人會說“把眼光放遠點考慮”,其實這一點在駕駛中同樣適用,只是駕駛中的眼光,是真的眼光。例如,很多司機在高速上會一直跟著前車跑,遇到前車突然變線,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終于能超過它了,特別是新手司機,第一反應是馬上踩下油門踏板,加速超車,然后就會發現前方道路施工,或者有其他障礙物,接著很多人都會辯解前車遮擋了視線,但是如果將時間倒回到十秒之前,后車那時候放眼遠方,就會觀察到路障,而不是單純的跟車只顧著盯著前車而忽略了道路上的潛在危險。
法則三:視野環回
視野環回也就是要顧全大局。實際的駕車當中所謂的環回視野也就是讓駕駛人不斷的觀察周邊的環境,環顧所駕駛車輛的四周的情況,比如前方兩邊是否有行人想過馬路,左邊會不會有車輛蠢蠢欲動地想變道,同時還要觀察你的側后方車輛與你所駕駛車輛的距離,后方車輛是一種怎樣的行車方式等等,通過即時查看反光鏡、后視鏡,做到對周邊的環境了如指掌。
法則四: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其實就是為自己和他人流出充足的安全反應車距。自己跟車時,要為自己留好足夠的安全車距,不要擔心被加塞,畢竟當前車突然剎車的時候留給自己充分的反應時間和距離,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高速上會出現的車距判斷標識之外,還可以根據時速來保持車距:時速“幾”十公里時就要保持“幾”個車身的距離,例如:時速60公里時,就要保持六個車身的距離,以此類推。
法則五:引人注意
在日常的行車中,我們可以確保自身的駕駛行為是安全規范的,但這并不代表其他駕駛員也都是高素養的。開車玩手機打電話或者分神,很常見也很容易引發事故,特別是在特殊的天氣環境下。所以,司機要學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利用燈光將自己的意圖表達給其他的駕駛員,比如轉向燈、霧燈、夜燈、雙閃等等,在發現周邊車輛出現不尋常的情況時,要及時提醒。
總的來說,防御性駕駛對于每一個駕駛員都是非常有用,可以說是保駕護航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