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一直被人詬病的就是續(xù)航里程短和充電耗時,特別是在出租車司機那里,這兩個問題可能是毀滅性的。出租車每天需要跑少則兩三百公里,多則超過500公里,這個里程數(shù)足以讓普通新能源電動車回充電樁充電了,但是充電就意味著要浪費大量時間。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換電站的計劃,就是電動車沒電了只要到換電站去換個電池就可以,這樣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大眾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并且打算在中國推出這項換電池的服務。
從理論上講,無論是家用車還是出租車,換電池都能夠讓電動車一直在路上行駛,家用車車主無需擔心自己的車出不了遠門,出租車司機也不需要擔心充電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了。除此以外,電動車車主們都不需要擔心自己的車使用幾年后,續(xù)航里程會不如新車那么多。換電池的解決辦法很巧妙,但是這對電動車車身結構的要求較高,而且對換電池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
大眾汽車電動車研發(fā)負責人Christian Senger明確的表達出他的觀點,“從工程的角度看,很明顯,不要這樣做。”
Senger對于電動車換電池的困難程度有自己的見解,根據(jù)他的說法,一輛長途電動車的電池的重量通常為1000磅(約450千克),而且電池一般放在車后排座位的下面,與底盤集成在一起。電池是車物理結構的一部分,拆下電池不是簡簡單單拆下幾個螺絲就可以了的。除此之外,取出電池的過程中,如何讓電池的冷卻液不泄漏也是個難點。
Senger表示:“過去,我們將前擋風玻璃嵌入到橡膠件中,而現(xiàn)在,前擋風玻璃已經(jīng)粘在A柱上面了,屬于汽車支撐結構的一部分。電池也是如此。”大眾汽車認為,他們的資源應該被用于改進電池性能并且增加更多的充電站。簡而言之就是大眾汽車不會在世界上所有的市場推出換電池服務。
不過,中國市場是個例外!中國市場龐大,而且中國也屬于新能源的領軍市場,換電池服務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17年,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就和奧動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舉辦了首座換電站的啟動儀式。換電站外形類似集裝箱,每座換電站能夠滿足超過100輛換電型純電動車的運營需求。
Senger表示:“中國的出租車行業(yè)現(xiàn)在擁有這種電池交換系統(tǒng),而且這個換電池的概念非常新穎,電動車只需要進入換電站就可以獲得一塊新電池。這值得我們研究。”可以說,中國市場讓大眾沒辦法下決心完全放棄換電站的想法,但根據(jù)大眾的態(tài)度,在別的國家或地區(qū)看到大眾推出換電站幾乎是不可能的。
以前的手機電池是可以更換的,一塊電池用完換上另一塊就完事了。后來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都把電池集成到手機里面,手機廠商們和汽車制造商一樣,想辦法擴大電池的容量并且提高充電的效率。電動車在充電的過程中沒辦法使用,也沒辦法像手機一樣攜帶一塊“充電寶”。盡管換電站距離最終實現(xiàn)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實話君還是更傾向于換電站的做法。當然,對電池材料和充電技術的研究也不能擱置。充電速度最起碼能夠追得上換電站換電池的速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