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新手司機對胎壓不是很敏感,除非輪胎癟掉沒氣,否則不會理會輪胎的事情,但老司機們都知道,胎壓是行駛的大事,因為輪胎是汽車與路面的唯一交匯點,而車子的所有動態(tài)性能,最終都是由輪胎切實地傳導至路面。
一般普通轎車的胎壓控制在2.5-2.7左右就可以,但不同車型標準不盡相同,具體需要將胎壓控制在什么范圍,請各位愛車之人參見愛車使用手冊或車門等位置的標簽,關注胎壓是個好習慣,但也沒有必要為了那0.1的胎壓差而坐立不安哦,如果愛車沒有配備胎壓監(jiān)測,自己準備一個胎壓計或者裝上胎壓檢測就可以比較及時的了解輪胎胎壓的情況。
胎壓不僅影響著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和位置,同時也影響著自身的形狀,尤其是輪胎側壁,這是輪胎最薄弱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側位停車不要離路肩太近甚至剮蹭輪胎側壁、不要輕易上路肩、輕易壓路面突出物,經常對輪胎側壁造成不經意的傷害會增加高速行駛時出現爆胎的概率。
胎壓其實沒有標準一說,車輛標示貼紙上的胎壓可以作為最低胎壓參考值,而輪胎標示上的最大胎壓值可以作為理論最高胎壓的參考,實際的最高胎壓值應當根據車輪外傾角等參數有所變化(避免輪胎過度不均勻磨損)。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輪胎都是子午胎,胎壓低比胎壓高容易爆胎,胎壓高里面的鋼絲是受壓貼在橡膠層,如果胎壓低里面的鋼絲和別的層摩擦造成磨損,容易爆胎,數據表明跑長途爆胎大多是胎壓低造成的。
通常來講夏天溫度高,尤其是跑長途,由于輪胎是材料主要是橡膠,在缺氣情況下行駛,首先輪胎側壁對車重的支撐力不足,不正常形變導致本該和地面接觸提供摩擦力的胎面沒有和地面很好的接觸,反而相對薄弱的胎壁因不堪重負有一部分開始于路面接觸,側壁形變導致行駛過程中輪胎不能穩(wěn)定轉動,尤其是速度上來以后加上不規(guī)則運動影響散熱導致胎內氣體驟增,溫度過高導致輪胎胎壁支撐力進一步下降,使情況進一步惡化,可能一個顛簸都可以徹底破壞輪胎結構,所以高速行駛時氣壓不足很容易導致爆胎。
什么樣的胎壓合適?需要舒適的,可以往最低胎壓方向靠攏;需要運動的,可以往 3.0BAR 方向靠攏。胎壓稍高可以提高轉向精準度、減少側傾、降低油耗、提高極速。因此建議前后胎統(tǒng)一,可以使用汽車廠商推薦的冷胎氣壓上限為標準,或者直接冷胎時保持240kPa=2.4Bar為宜,誤差范圍在正負10kPa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相差幾個kPa的影響實在是微乎其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