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2022年中國的一件大事。
車網中國 文圖 / 張新平
1月10日,“首屆中國體育藝術作品大展”在北京冬奧村開幕。本次展覽作品逾百件,近百位藝術家呈現了以“奧林匹克文化、奧運城市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藝術佳作,通過中國藝術形式呈現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在冬奧會核心區靜候世界來客。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部長沈千帆,中國體育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曹康,國際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傳承委員會委員侯琨,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助理、體育文化收藏委員會主席李祥及眾多體育界、文化界人士參加開幕式,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送上祝福。
于再清主席認真觀看了首批展出作品,與出席開幕式的藝術家代表交流并合影留念。

左起曹康副司長 魯光著名作家 畫家 于再清副主席 李庚教授
觀展后,于再清主席對本次展覽給予高度肯定:“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樣一個活動,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際奧委會,北京2022年冬奧組會,對這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畫家、書法家提供作品支持這次展覽表示衷心的感謝!這次大展選擇了一個特別好的位置。運動員是奧運會的中心,他們就住在這里,把書畫展放在冬奧村,就是放在了舞臺的最中心,對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意義重大。”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對大展給予高度肯定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為展覽題寫前言:“自古以來,體育和藝術相生相伴。

李祥先生介紹大展前言
大展組委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教授說:“北京冬奧會是國家盛事,也是世界大事。我作為藝術家是積極參與,作為國家藝術機構也大力支持“。
李庚教授(左二)
中國體育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一級巡視員曹康,高度重視大展從籌備、策展、組織管理工作,為大展成果舉辦做出許多指導意見,對成功舉辦表示滿意。
此次體育藝術作品大展以藝術品為載體,講好冬奧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用中華優秀的文化形式,頌揚中國的體育成就,促進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融合,讓世界分享中華文化、體育文化的魅力。
曹康(中)
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1670名冬奧運動員、534名冬殘奧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將入住村內共賞冰雪藝術。

李祥先生與李庚教授(右一)
中國收藏家協會代表,大展發起人李祥表示:“首屆中國體育藝術作品大展,是落實習主席的講話精神,通過創作具有時代特征、體育內涵、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產品,鼓勵開展體育美術、體育收藏品等的展示和評選活動。此次大展,以藝術作品為載體,講好冬奧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融合,讓世界品味中華文化、體育文化的魅力“。
馮一博秘書長主持活動
大展組委會秘書長馮一博表示:“冬奧村是運動員和代表團官員賽時的家,讓來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兒在“家門口”欣賞到中國藝術家以翰墨丹青繪就的中國體育文化,相信將為他們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冬奧記憶。“
王華明(右二)
大展組委會執行主席、美術活動家、藝術家王華明表示:“通過邀請藝術家參與大展,真切感受到了藝術界對北京冬奧會的熱情、激情與愛國情懷。為配合后續的巡展,目前藝術作品征集還在繼續“。
張新平(前左一)
大展組委會視覺總監、資深策劃人、張新平副秘書長:“本屆大展通過大家努力,在眾多不確定中尋找可能性,在很短時間內征集高質量符合冬奧主題的藝術作品,落戶冬奧村,喜迎冬奧會、冬殘奧會,大展啟幕,精彩還在后面”。
開幕式結束后,十余位書畫名家紛紛提筆書“福”。除夕之夜,這些“福”字將裝點北京冬奧村,百“福”迎新春,為全世界的冰雪健兒們送上新春祝福,為推動世界和平輸出中國文化。
本次展覽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發起并主辦,期間得到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中國體育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冰雪大展組委會、魯迅美術學院、李可染畫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發起人李祥說:“舉辦中國體育藝術大展是我多年的愿望,這是官方批準唯一能在冬奧村舉辦的繪畫、書法藝術作品展,我們還將陶瓷、非遺作品等進行挖掘、保護與發展中國體育藝術作品,以體育、奧林匹克為載體,走出國門,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參展作品選登
參展作品選登
作品《一起向未來》
作者魯光 著名新聞出版者,獲得“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一篇《中國姑娘》把女排精神“種”在國人心里,這幅《一起向未來》“牛“在北京雙奧之城。
于再清副主席與著名書法家張惠臣在作品前合影
于再清副主席與作者姚鐵力合影
籌展中有許多故事讓組委會的工作人員深受感動和鼓舞,作品征集工作自2021年11月啟動,共收到166位華人藝術家創作的中國畫、書法等作品262件。在組織征集作品中,得到參展者的大力支持,在參展作品中有九十歲高齡的老人,也有九歲的小學生,有職業藝術家,多位美院院長、教授、學科帶頭人,也有業余藝術愛好者;有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及海外華僑的作品,還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有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唯一的“雙奧”“特許者”,也是特許商品中唯一親自大師本人制作者。也有新中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得者、早期全國10名最佳運動員、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中國年齡最小的世界冠軍獲得者童玲的藝術作品,這體現了國際奧委會一直提倡體育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其中提出“運動員藝術家”,號召運動員也參與到藝術創作中,通過藝術作品傳到體育魅力。童玲在運動員生涯期間,遺憾地錯過了參加奧運會,那么在北京冬奧村參加體育藝術作品展,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彌補她的奧運之憾。
經專家評審,首批100件展現“力與美、冰與火”之藝術勝境,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的佳作脫穎而出,首展在北京冬奧村中心廣場,一直持續到3月13日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冬奧村為閉環管理,為了滿足大眾觀賞,組委會于2月10日還將在國家一級畫院—李可染畫院進行“首屆中國體育藝術作品大展“冬奧村外交流展覽,同時還舉辦首屆中國體育藝術作品創作與鑒賞研討會,體現藝術為人民的理念。冬殘奧會閉幕后,大展組委會還將在全國多地舉辦巡展,部分作品將被選送至國內外多家奧林匹克博物館展覽與收藏。
這次參展的都是名家、大家,不論書法還是繪畫作品都有很深的藝術造詣,更是緊扣冬奧會的主題,以傳統書畫構筑起東西方、中國與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
圖文/北京冬奧村大展組委會提供
特別聲明:本文為車網中國自媒體平臺,圖文均有版權,轉載需與作者聯系授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