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給“后視鏡”給出的定義如下:
后視鏡是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為了駕駛員操作方便,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國均規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且所有后視鏡都必須能調整方向。
“各國規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也就意味著,只要是輛車,就會有后視鏡。所以大家對后視鏡肯定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熟悉不代表了解,簡簡單單的后視鏡,里面門道可大著呢!
對于很多車主來說,車上有了后視鏡,但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視覺盲區,后視鏡的威力沒有辦法100%發揮出來。最重要的是,這些視線盲區的存在,就是實打實的安全隱患,兩扇后視鏡不僅沒有辦法幫我們規避危險,反而成了兩顆定時炸彈,這肯定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所以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種調節后視鏡的方法,從此告別盲區,安全出行!
我們常用的調節方式:
首先多數人(包括我)都是這么調節后視鏡的:左右兩側的后視鏡各留約1/4看到本車車身,后方消失點約在后視鏡中央位置;內后視鏡則調節至可以將整個后窗完全攝入后視鏡里面。
后視鏡是這樣調節的人都知道,這樣調節完之后,位于駕駛員右側的后視鏡是存在有盲區的。
調左側:把頭貼近左側車窗,將左側后視鏡向左外展,直到在鏡中看不到自己的車左側翼,停止調節。
調右側:把頭挪到車內中央區域(兩前座之間),將右側后視鏡向外展,直到在鏡中看不到自己車的右側翼,停止調節。
這種后視鏡的調法,可以讓左右和內后視鏡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左右后視鏡能完全反映左右兩邊的情況,沒有存在盲區;內后視鏡能反映車輛正后方的情況。
兩種不同調節方法對比
將車輛分別按照兩種不同的調節方法調節好三個后視鏡,記錄兩車相隔不同距離后視鏡所觀察到的畫面。兩種不同的方法對比如下:
采用新的調節方法,左右兩側后視鏡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盲區,只要旁邊車道有車輛,只要駕駛員扭頭望向后視鏡,就可以觀察到。
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讓本車車身出現在后視鏡(可以從原來的1/4降到1/8或者更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消除盲區,在“消除盲區”和“本車車身可見”兩個方面做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