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陜西咸陽—秦嶺—四川綿陽,615公里,花費878元(明細附在文章最后)
我們今天行程的重點是要穿越華夏大地的龍脈——秦嶺,位于北緯32°-34°的秦嶺是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大山脈,也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界線。山勢雄偉、地形陡峭,東西綿延400-500公里,由東向西逐漸升高,陜西境內的北嶺脊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太白山的主峰達3771.2米,是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一高峰,所以古時候被稱為龍脈。
當然我們不是要騎著龍脈走,而是要從北向南從它身體中橫穿過去。跨了兩個緯度的秦嶺山脈厚度達100-150公里,要想穿越這100多公里,可不是開直線那么簡單,即便有隧道,一路也都要圍著山體和峽谷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地走蛇形。
隧道、彎道多,行駛速度自然就要減慢,所以早上7:30,天蒙蒙亮,我們就出發了。
開始進入巍峨的秦嶺山脈,層層白雪覆蓋著黑色的大山,壓迫感撲面而來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也就是我們現在走著的這段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而一會兒要穿越到的南部當時卻還淹于海水之中,接受著古生時期的沉積。經過幾億年來各種地質構造的運動,最終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所以如今的秦嶺也呈現著明顯的南北不對稱,即南坡既長又和緩,溝長水遠;而北坡則陡且峻,斷層深谷密布,古有“九州之險”之稱。
除了地勢,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也呈現著非常大的差異性。高大的山脈對氣流運行有著明顯的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得北方氣候干燥;而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的侵襲,因而秦嶺-淮河一線就成為了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以北則為著名的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
在這連綿的山脈荒野中,要想富,自然要先修路,修路自然少不了修隧道。所以如今的秦嶺山區一共有隧道137座,總和長度達到103公里,也就是說,我們前面提到過的100-150公里厚的秦嶺幾乎都是由一個個隧道串起來的。
即便現今的交通順暢了,小娘子也很是佩服生活在這大山中的人們
一個隧道接著一個隧道,一會兒明一會兒暗,我們像是在通往未來的時光隧道中穿行。認真的老媽記錄著我們穿越的每一個隧道的名字,紙坊隧道、雙水磨隧道、黑岔溝隧道、沙窩水1號隧道、沙窩水2號隧道、沙窩水3號隧道、觀音山隧道、朱雀隧道。。。。有些太短的隧道干脆沒有自己的名字,只叫“隧道”。
在這一百多個隧道中,最密集的當屬“秦嶺隧道群”,其中最長的一個單洞長達10多公里,很有一洞穿南北的氣勢!老爸玩笑說,感覺像是在開地鐵。
這一路的大車不少,冬天的路面也由于大車流下的剎車水很是濕滑,所以開車的人必須百分之二百的全神貫注,即便多在休息區休息,老爸這一路開的也很累,畢竟精神要高度緊張。中午11:15,在我們穿越了67個隧道后,終于穿過了秦嶺的北坡,到達了漢中服務區,吃飯,做個長時間的休整。
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秦巴地區三大中心城市之首,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漢中還位于華夏版圖的中心,歷來也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這里已屬于秦嶺的南坡,冬天的寒潮可被高大的秦嶺阻擋住,所以別看只差幾十公里,山的這側卻非常適宜居住了。
下午的風景立刻與上午的禿山白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的像是穿越了時空
連梯田都出現了
因為氣候好,這里的深山處生活著大熊貓、朱鹮、黑鸛、金絲猴、羚羊等珍貴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可惜公路上是看不到的。南坡的秦嶺依舊有很多隧道,但因為地勢比北坡平緩了許多,所以開起來也沒有那么緊張了。
大病初愈的溜溜也興奮地看著窗外南方的風景
下午2點10分進入四川境內
上午還是天寒地凍,下午就已經綠地油油了
太陽從大片的云朵中灑下光芒,像是祝賀我們順利穿越時光隧道的圣光
一輛出過車禍的車,提醒著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歷史悠久的江油熱情地向在路上的人們展示著自己的風貌
17:00進入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綿陽,這一天,我們穿越了98個隧道
南方的小旅店比北方的小旅店精致不少
這一天老爸開的很辛苦,晚上來頓小酒放松一下
第二天花費878元,明細:
1、陜西咸陽-四川綿陽過橋費:323元
2、吃飯:160元(中午休息區70元,晚上90元)
3、綿陽住宿:95元(由于帶著狗狗溜溜,好的酒店不讓住,只能住小旅館,外加有些還有團購,又都是旅游淡季,費用就相當便宜了。)
4、加油:300元
小貼士:
秦嶺一段隧道極多、有全是上上下下的彎道,駕駛者務必保持百分之二百的注意力,遇到休息站可以多休息。另外一定要和大車保持多些的距離,尤其是下坡在大車前面的時候,以免大車剎車失靈造成威脅。
接下來第四天我們將進入中國最美高速——雅西高速,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