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極”,是指黑龍江主推的一條旅游線路的起點和終點,即,東極撫遠、北極漠河。
撫遠,這個縣級市面積真的很小,差不多步行半個小時,就能穿城而過。當然,臨水而居的這座小城,她的靈動就在于水域的豐美。而撫遠身邊的這條江實在是不尋常,因為它就是黑龍江,與撫遠一江之隔的便是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簡稱哈巴),為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
在撫遠小城里有一處獨特的看點——魚博館(門票50 元)。據說是中國唯一的淡水魚水族館。這里展出的除了有黑龍江、烏蘇里江的特有魚,還有很多標本,尤其是巨大的黑龍江魚,長相實在難以捉摸。這里特別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大馬哈魚——烏蘇里江則是大馬哈魚的洄游產卵地,它們一生向著北太平洋旅行且只能回來一次,行程兩萬多公里。即便它們的旅途充滿了來自于自然與天敵的威脅,可無論多么艱險,它們都要回到中國來產籽,而后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聽起來是個相當悲壯的故事。
黑瞎子島的面積其實很大,分散著一些參觀點,例如:原俄羅斯北代哨所(即位于濕地公園停車場旁邊)。這里人去樓空,同樣車庫也空,國旗桿雖然被保護起來,但也是簡陋的一根樹干,空空如也。只有墻上遺留下來的俄文標語,才讓人覺得這曾經是個不同尋常的地方。黑瞎子島濕地公園,其實面積只占島嶼的一個小角落,但是沿著木棧道走一圈下來也得半個小時。
撫遠—蘿北,拿到了這天的行程任務單后,我們由撫遠開始北行,首先到達的是同江市街津口鄉,這是以一位老人名字命名的地方。如果覺得這個地名生疏,那么這里住的人卻是鼎鼎大名的——赫哲族!就是穿魚皮衣的那個民族,與滿族同為女真人的后裔,目前人口僅有5000 多人,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沿岸,先民自然靠江吃江。
從蘿北到嘉蔭,是一段沿著黑龍江S312約220 公里的路程,按理說這兩處邊境小縣城均與我的生活軌跡不太可能有交集,但卻給了我一路養眼的歡愉。
嘉蔭,一處黑龍江邊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自得其樂默默地美麗如畫。沒想到這里竟然“盛產”恐龍化石,可惜的是,如今大家只能來到縣城邊的公園休閑一下,因為百年前俄羅斯人在這里挖掘出的一具8 米多長完整的恐龍骨架,目前陳列在莫斯科博物館。世人稱那具恐龍為“黑龍江滿洲龍”,我們自己稱那具恐龍為“神州第一龍”。
據說黑河市的建筑風格看起來比俄羅斯還俄羅斯,溜達了小半天,發現沿江的王肅街如此,其他也不然。不過這條街在對岸的俄羅斯即能被看得清清楚楚,是不是有意而為之的呢?步行街其實更像我們熟悉的趕集,集貿市場不乏俄羅斯人在地攤兒上選購。他們也鐘情于品嘗街邊小吃,例如旋轉薯塔。
由黑河市繼續出發,則開始沿著S209 行進,至呼瑪段的路況好得令人“發指”,本來以為這220 公里會很快開到,結果一路被美景羈絆,走走停停、拍拍照照。
十八站,在得知那兒是此程之一的休整目的地時,我很詫異地在地圖上找她,因為“十八站”聽起來實在不像個正經的地名;可她不但是個“鄉”的名稱,而且還是已經從數百年前就作為驛站即被這么稱呼了。
也許十年前你來北極村,會看到有一枚代表中國大陸最北端的金屬三棱錐地標,而現在,無論如何你也找不到它了。所有游客只能見到各個廣場以各種名目設立的“北極”標志物——僅僅是標志物!通過漠河縣當地政府給出的旅游地圖看,北極村只是位于北緯53º29′ 33″,而真正地理上的“中國最北點”在北極村以東一百多公里的地方,位于北緯53º33′ 42″。幫大家算一道算術題——“中國最北點”比“北極村”更加靠北4′多一點,也就是說,那里比北極村更加向北約7 公里,不近哦!
黑瞎子島各景點門票
所有這些黑瞎子島上的景點都相當分散,所以景區內有觀光車可以代步。
觀光車:50元
濕地公園:90元
東極塔:60元
熊園:120元
黑龍江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線長達2981公里,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在“中國兩極穿越”這條自駕路線上,黑河、撫遠是兩個不錯的出境地。撫遠至哈巴羅夫斯克直線距離僅20千米,國際旅游交通十分便捷,哈巴羅夫斯克是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
同江,這個地名起得很貼切,其實就是江河匯流之處。松花江匯入黑龍江的位置建起的三江口廣場,即是同(江)三(亞)公路的起點,這條長約5000多公里的“同三公路”,相當于貫穿了中國大陸東部、南部的所有沿海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