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東西大通道東起阿榮旗,西抵鄂爾多斯,全長2500多公里,將內蒙古東中西部串聯起來。來內蒙古玩,赤峰不得不去,大通道橫穿赤峰中北部,這條路的周邊正是赤峰自然景觀最多樣、最美好的區域,伴隨著模糊不清的歷史記憶,赤峰的精彩,就在大通道上!
東西大通道自阿魯科爾沁旗查白音他拉進入赤峰境內,經阿魯科爾沁、巴林左、巴林右、林西、克什克騰五旗縣,由克旗公主埂出境,境內里程386公里。沿途的遼祖州遺址、巴林草原、西拉沐淪河、黃崗梁、大青山冰臼、達里諾爾湖、渾善達克沙地等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讓這條路成為響當當的赤峰旅游要道。
點點遺跡問遼史
在內蒙古的蒼天綠野間行駛,車窗外的景致經常幾十甚至上百公里都一成不變,如同凝固的時光,走著走著就讓人不禁想問問這大地之下的沉浮往事。上溯到蒙元以前,赤峰境內的歷史曾經有過短暫卻重要的時段,那就是在契丹人建立的遼時期。
遼國實行“五京”制,五個都城分別是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東京遼陽府與南京析津府,作為各地區的行政中心。遼國建立后最先定都于臨潢府,就是今天的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這座城池的遺址,能夠清晰地在衛星圖上分辨,它周長6400米左右,在當年算得上是氣勢恢宏的大城。契丹統治者為了將本族人和漢人、渤海人分而治之,將上京城分出皇城與漢城兩部分,皇城在北,漢城在南,總體呈“日”字形,中間有城墻相隔。走近上京遺址,滿眼所見盡是荒草與小土堆,當年的高大城墻、宏偉宮殿、成群氈殿,只有靠想象復現了。
如果想加深對遼國和巴林左旗地區歷史的了解,直接驅車進入林東鎮,這里有內蒙古旗縣級博物館中建筑面積最大的遼上京博物館。博物館內藏有遼代文物17000多件,展出1000多件,鎮館之寶是一枚直徑4厘米的、制作精美的契丹銀幣。
自然奇景沿路觀
沿大通道繼續向西南行進,路過盛產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巴林石的巴林右旗。在旗駐地大板鎮的查干沐淪街上,集聚著眾多展銷巴林石的石行,路的北側更有一個名叫“中國巴林石城”的市場,想要淘到稱心好貨的朋友可以到這邊逛逛。如果不是收藏玩家,只想領略下優質的巴林石,不妨到巴林石博物館看看。
既然馳騁在東西大通道上,敞露于天地之中的自然奇觀才更誘人。離開大板,西行不到100公里就到了一處毫無保留地呈現大自然造世力量的景觀——青山巖臼群。這一地質奇觀是克什克滕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青山花崗巖山頂上,1000平方米的范圍內分布著數百個圓或橢圓狀的巖臼。
坐20分鐘索道上山,到了山頂,會發現這片山地和草甸,遠比在山下看得更寬廣壯闊。天空中的云彩翻騰變化,將光線玩弄于股掌之間,照在花崗巖山頂上瞬息萬變。青山、綠草、突石、巖臼……自然的造物是給人的雙眼豐厚的禮物。
大青山是大興安嶺的南緣,在其北偏西4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大興安嶺的最高峰,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提起大興安嶺,一般我們想到的是東北的林海雪原,實際上大興安嶺山脈蔓延很長,自黑龍江畔向南,一直到克旗境內終止。駛在東西大通道上,向北看去大興安嶺便觸目可及,這種事實與習慣認知之間的差異,還是很有意思的。
鐵光火影的魅力
東西大通道橫穿赤峰,在它的旁邊,還有一條同樣風景壯美的交通線,在大部分路段與它相伴而行,這就是集通鐵路。集通鐵路西起察右后旗的賁紅,東抵通遼北站,全長944.7公里。集通鐵路在攝影圈和鐵路愛好者之中有很高的人氣,不僅僅是因為它穿行于沙地和草原間隨處可見美景,更因每年冬天舉辦的蒸汽節而知名。集通線上的蒸汽機車直到2005年才全部退出正線運營,當時是世界上唯一全線使用蒸汽機車作為牽引動力的干線鐵路,是全世界火車迷、特別是蒸汽機車愛好者心中的圣地。
嘎拉德斯汰站所在的小鎮,有個很直觀的名字,讓我們一聽便知這里的特色資源,它就是熱水塘鎮,以溫泉而聞名,被稱作“中國溫泉之鄉”。來到這里不妨住一宿,基本上隨便一家酒店都可以泡溫泉,看看火車,看看草原,再泡個溫泉,真是快意!
沙地里有大學問
赤峰的最西端也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渾善達克沙地的的東端,從經棚沿大通道向西開出30公里就到了渾善達克沙地的邊緣。渾善達克的名聲在京津地區并不太好,總是和沙漠化、風沙源地、沙塵暴聯系起來。當你駛進渾善達克,會發現這片區域既不干旱荒涼也不風沙四起,榆樹三三兩兩地矗立,灌木叢頂部成片綻放著粉色和白色的花朵,草地和沙地相間分布,它比草原的植被種類更多。
事實上,這種植被景觀在地理學上叫做稀樹草原,在東非它還有個響當當的名字:薩瓦納(Savanna)。只不過,東非的是熱帶稀樹草原,而我國北方的是溫帶稀樹草原。在東亞,稀樹草原景觀是頗為珍貴的,沙漠、草原、森林的分布范圍都相對較廣,唯獨伴沙地而存的典型稀樹草原,只存在于渾善達克沙地和科爾沁沙地。如果你認為沙地是草原或森林退化造成的,就大錯特錯了。據科學研究,渾善達克沙地至少在晚第三紀就已形成,大氣環流與季風的變化共同影響了地表環境,二者攜手打造出了渾善達克沙地。
沙地是一種夾在草原和森林之間的生態類型,被生態學的學者認為是一種很好的生態系統,級別比草原高。同樣的降水,降在草原會有五分之四通過蒸發返回天空,降在沙地就都滲下去了,因此沙地下面能夠存水,可以生長比草本植物更高大的木本植物。在渾善達克沙地中,拿把鐵鍬試著往下挖,把表層沙土挖掉后,下面存水的沙層就露出來了。對于牧民來說,沙地更是必不可少的寶貝。嚴寒的冬季,平坦的草原上白雪覆蓋,經過大風一吹,地表形成硬殼,牲口無法吃到下面的草。這時候沙地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沙地多有起伏,不容易被嚴密封蓋,又不似沙漠寸草不生,牛羊冬季在沙地不愁沒有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