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加快速度,但仍有一些古村落保存的很美。他們孕育了文化的誕生,承載了游子的鄉愁,悄無聲息的藏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因此,野鵝自駕深入這些冷門的古村落,打破昔日的淳樸和靜謐,趁他們還在,一起去看看吧!
自駕路線:西六環--軍莊橋從G109京拉路下六環,順G109京拉路約46公里,在塔嶺路口按路標右轉,前行3公里到靈水村
小野提示您:靈水村附近有很多可以玩的小村莊,而且本村拍過很多電視劇,大家可以看一看。比如《爸爸去哪兒》《投名狀》《最愛》等等。
靈水村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村中有一座靈泉禪寺,是北京地區最早有義字記載的寺院,興建于漢代,比潭柘寺還要早幾百年。先有寺,后建村,靈水村在遼金時期,就已經小有規模。
令靈水村民引以為豪的是,明清時期,靈水村出了22名舉人,清朝道光年問還出了兩個進士。讀書人多,經商的也不少,八大商戶在當年也赫赫有名。一個地處深山、相對封閉的村子,卻能人才輩出,讓人贊嘆不已。
村中的民居大多仍為明清時代的風格,兩進或三進的四合院,軸線明顯,房舍對稱。
游覽靈水村約需2小時,中午可在靈水村用餐。
靈水村村西的南海火龍王廟相傳建于金代,現在只留下了山門,成為滄桑的代言。廟前有兩株古柏,令人驚嘆的是,粗壯的樹干中分別寄生出榆樹和桑樹,長得還枝繁葉茂。這就是有名的“柏抱榆”、“柏抱桑”。村北靈泉禪寺的山門,重修于明弘治年間。院落中有兩棵甜杏樹,都是雄樹。其中一棵在樹干上長出一枝雌株,每年碩果累累,令人嘖嘖稱奇。
“三十六盤碾,七十二眼井”,村中處處彌漫著原始古樸的氣息,寂靜悠然,破敗的古宅、蕭條的院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而靈水村彌散著的儒雅氣質在很多古村已經蕩然無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