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行見 > 見安全 > 返回

以技術發展保障交通安全 2015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 日產管理層專訪

發布日期:2015-09-07 10:39  來源:網絡  作者:七羽   瀏覽次數:1694

受訪者:
高橋信彥 日產汽車公司 先行車輛性能開發部 部長
三崎匡美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我認為中國交通安全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人、車和道路。您能否從中國道路交通建設這個角度,對如何提高中國的交通安全系數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高橋信彥: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建設,一直是日產汽車的研究方向。達到人、車和道路的有機結合,對于實現交通安全十分重要。在行人遭遇事故的時候,

我們要考慮保護行人的安全,在自行車遭遇事故的時候,我們要考慮保護自行車的安全,在車輛遭遇到事故的時候,我們也要去考慮保護車輛的安全。
據我所知,一輛汽車從生產到報廢的平均壽命大概為10-12年。所謂的平均,是取的中間數,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從消費者更換新車的頻率來看,一項新技術的采用周期可能需要20年。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如果要提高交通安全性,應該把能最快顯現出效果的技術應用到車輛里。而最快出效果就是指能夠保護司機避免發生事故。對于道路而言,除了交
通信號,在合適的位置安裝護欄以及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等,諸如此類的安全設施,自安裝之日起馬上就可以顯現效果。
同時,對人的教育、道路設施的建設以及汽車安全技術的研發是相互作用的,三個要素共同影響才能夠構建更安全的道路交通。安全是需要大家共同創造的,所以我覺得三要素當中,人是最重要的。今天我也向大家提出兩個要求,首先,坐車的時候,一定要系安全帶。在發生撞擊事故的時候,人體所受到的沖撞力是人的自身重量的30倍,所以反推力作用是無法靠人自身能力來緩解的。另外,在高速公路駕駛時,司機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這也需要大家注意。一方面需要加深對事故發生的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需要如上文提到的緊急剎車輔助裝置,以及保持車輛不偏離車道等技術的保護。我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宣傳新的安全技術,讓更多的人能夠進行關注,也能夠對交通安全有更深刻的認知。
對于道路設施問題,日產一直在進行相關研究。在保持車輛與外界信息溝通方面,如采用了V to C系統來獲得信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在今后全面推廣自動駕駛時,車輛需要及時獲取周圍信息,就需要在道路上建立基站以發送和接收信息。日產汽車從力所能及的部分著手,比如向政府做工作,推動政府加大在道路設施建設的力度。
日產汽車一直以來秉承著“技術日產”、“人 車 生活”的企業理念,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很有建樹。在未來的汽車社會中,日產汽車將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安全品質保障?
三崎匡美:目前各大車企其實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例如環保問題油耗問題、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及交通事故頻繁問題等,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GDP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人口遷徙距離也越來越長,與此同時,隨著老齡化社會,及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所帶來的城市化問題,上述四大社會問題也呈現出日趨嚴重的傾向。
為了解決以上四大問題,日產汽車未來將從電動化和汽車智能化兩方面著手,制定技術戰略,為未來汽車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在電動汽車方面,日產聆風全球銷量已突破18萬輛,同時,日產汽車也在積極將先進的混合動力技術引入中國。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安全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高橋信彥:關于汽車智能化,日產汽車一直致力于相關技術研發,利用車載雷達和攝像頭等可以代替人眼監測到很多盲區,從而預知危險,進而提醒司機注意危險發生或者促使司機采取必要措施來規避危險。如上所言,日產很多技術都屬于世界首創技術。
另一方面,剛剛我在論壇上的發言也提到了日產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預知危險來提升汽車駕駛的安全性,日產汽車十分重視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的研發。新技術的開發必然是逐步向前的,日產汽車從相對簡單的自動駕駛技術入手,正在向復雜的自動駕駛領域努力前進。而所謂的簡單的自動駕駛技術,舉個例子,就是在同一個車道里,如何與周邊車輛保持適當車距前進。
自動駕駛要對車身周圍進行充分感知,在了解周圍情況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從而預知危險。并不僅僅是剎車輔助系統和緊盯前方就足夠的,這和人來駕駛汽車相同。簡單來說,如果做出判斷覺得車輛可以保持前進,那么我們就會控制車輛在相同車道前進。似乎讓汽車保持前行狀態聽起來十分容易,但是這項技術是在不斷技術研發積累中最終形成的。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中,針對有待改善的問題,我們研發了相關的傳感器使車輛能夠保持前行的狀態。若這些技術還是尚未達到自動駕駛的要求,日產汽車也相應研發了一些其它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例如:智能剎車輔助系統,或者是讓車輛能夠保持在同一車道以及能夠防止車輛脫離車道的預警措施。正是這樣不斷的技術開發積累,不斷地測試反饋,才最終可以形成一項新的技術。

日產汽車在被動安全技術領域做了哪些新的成果?較之前的有何突破?
高橋信彥:被動安全,正如新車碰撞測試(NCAP)里所規定的那樣,要為乘坐的人員,或為周圍的行人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以東風日產新天籟為例,它在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中獲得了非常高的分數。日產汽車一直致力于安全技術的研發,新天籟在接受日本J-NCAP測試時,鞭打試驗項目得到了滿分。是J-NCAP鞭打試驗項目中第一輛得到滿分的車。另外新天籟在被動安全方面,在兒童乘員的保護上,也具有一定優勢。我們將兒童座椅放置后排座椅上,來測試當遭受碰撞時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兒童是否安全,天籟在接受東南亞新車測試中,獲得了五星的高分。日產汽車及其他車企在提高汽車駕駛安全方面都在不斷的進行技術研發,使其車輛更加安全。
安全性需要多項因素綜合考慮,如將被動安全相關技術搭載在一款新車上,起初能夠發揮非常顯著的效果,但當效果達到一定高度后,想再上一個臺階就比較困難了。在日本,有調查數據顯示,自2006年起至2015年,被動安全效果不但未提升反倒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日產汽車通過加大主動安全技術研發力度,來減少事故的發生,確保車輛的安全性。技術人員在研發出一項新技術并獲得顯著效果后,就需要開始著眼于下一個技術的研發。
新天籟除了以上提及的技術以外,還搭載了很多非常好的技術,如在預測前方危險時的緊急制動、緊急剎車等這些輔助裝置,可以輔助駕駛員提高安全性。

樓蘭在美國IIHS25%偏置安全碰撞測試中獲得了TOP SAFETY PICK+最高級別的安全評級,請問全新樓蘭運用了什么安全設計和材料達到如此優秀的安全水平?
高橋信彥:日產汽車在安全技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全新樓蘭,在撞擊之后,發動機艙可以吸收部分能量,即使A柱受到較大沖擊力也不會發生,明顯變形。由于新樓蘭配備了很多安全技術,因此2015款日產樓蘭SUV獲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四星級安全評級。
新樓蘭除了傳統的汽油版,還有混動版,在研發新的混合動力系統過程中,日產汽車也面臨了諸多的技術挑戰。除了在新樓蘭上引入日產的一些新的安全技術,還在電池安裝位置以及對其加固處理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來保障電池在撞擊時能夠免遭破壞。

日產對于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兩個概念是如何理解的?目前,日產的自動駕駛已進展到哪一步?未來3-5年,自動駕駛技術在復雜的交通路況中的運用?
高橋信彥:我現在從事的是針對未來兩三年內的前瞻性技術研發工作,所以我只能就我所知道的有限知識來回答您的問題。自動駕駛的終極狀態其實就是無人駕駛,從汽車制造商這個角度來講,主要針對有駕駛者的自動駕駛技術進行研發工作,我個人認為,實現安全駕駛這一目標的必要因素,還是要需要通過人的操作才能夠實現。
日產汽車逐步推出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將日常的駕駛操作自動化,從而提升道路安全系數、改善駕駛環境。與其他進行初級測試的無人駕駛型汽車不同,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日產車型在駕駛過程中依然可受駕駛者掌控。
自動駕駛技術是要分階段逐步推進的,到2016年底,日產汽車會將自動駕駛戰略中的另兩項新技術投入市場。一項是交通擁堵試行計劃,該技術可讓車輛在擁堵的路面上自動而安全地行駛。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將在旗下車型上大范圍安裝全自動停車系統。在此之后,日產汽車將于2018年推出多車道控制技術,幫助車輛自動應對危險、更換車道。此外,還將于2020年底之前推出路口自動化技術,令車輛在駛過城市的交叉路口時能自動控制,無需駕駛者操作。

以日產為代表的日系汽車與德系汽車的安全理念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不同點在何處?有哪些優勢?
高橋信彥:首先,不管是日系還是德系車,在提高車輛安全性能方面都是高度重視的。只不過在具體研發安全技術過程時,各個國家根據自身交通事故情況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如日本和歐洲,多以會車事故事故居多,而美國,多以側翻事故為主。
舉例說明,NCAP是在任何國家都會開展的新車測試。但是由于各個國家情況不同,其測試的安全目標也有所不同。如美國和日本,更側重于提高車體結構的抗撞擊性,通過堅固的車身來保障車內人員在受到較大沖擊力時自身的安全。但是發動機艙就要考慮它的柔軟性和吸能性,以期能夠合理化的消化撞擊力-。而歐系車更加重視車身堅固性、使車輛不易變形,這個理念使其歐洲汽車的整體結構非常堅硬。但對于乘坐者而言,反而會受到比較大的撞擊力,特別是過了55歲之后的老年人,骨骼比較脆弱,他們一旦受到比較強的撞擊力,很容易受到傷害。
對于全世界致力于汽車安全技術研發的技術人員而言,汽車安全技術研發的趨勢是將各國車輛的優勢綜合起來進行技術研發,今后大家在購買新車時,可能就兼具這多方面的優勢。日產汽車今后也會綜合美系,歐系等汽車的優勢來進行技術研發。 

上一篇:日產汽車再推汽車安全理念 助力中國道路交通安全

下一篇:這些開車技巧高手整理了1年 看到就是賺到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