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碰撞,讓進入中國20年、累計銷量達到280萬輛的帕薩特,在最近半年里經歷了一場悲喜劇。
在去年底由中保研組織的一次C-IASI碰撞測試中,上汽大眾帕薩特在25%小偏置碰撞中,得到了低分。這一結果在網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一貫以安全著稱的德系品牌,與碰撞視頻中碎落一地的碎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情緒被瞬間放大。
而在最近一次由中汽中心組織的C-NCAP碰撞測試中,帕薩特得到了五星評級。
兩次碰撞,兩種結果,這背后是到底有什么原因?對于安全問題以及碰撞測試,大眾品牌以及上汽大眾又是如何看待的?
5月7日,大眾高層首次發聲。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以及研發部門負責人等接受了車云等媒體的采訪。
偏置碰撞結果被放大了
“碰撞安全是我們DNA的一部分。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我們一直倡導的,也是根本所在。”馮思翰這樣說到。
對于C-ISAI測試,馮思翰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測試,我們也非常關注這項測試,我們非常歡迎第三方測試機構用不同的測試標準,來測試我們產品的安全,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不斷提高。”
“25%偏置碰撞的這件事情被放大了。”賈鳴鏑直言不諱,“在C-IASI測試中,有諸多細項,25%僅是其中一個細分項之下的多個細項之一。而在大項如車輛輔助安全指數中,帕薩特是滿分,卻沒有人提。”
賈鳴鏑用一則《史記》中關于名醫扁鵲的故事來表達他的看法。
《史記》中,魏文侯問名醫扁鵲,你們兄弟3人誰最擅長醫術?扁鵲說:“大哥最擅長,二哥其次,自己最差。”理由是:大哥看病,重在望其神態,善于在病害形成之前就能消除病因,所以他的名聲傳不出家門;二哥治病,在發病初期就能將其消除,所以他的名聲傳不出街巷;而扁鵲自己,是在病重時用針刺、猛藥,救人于危重之時,所以名聲反而很大。
賈鳴鏑認為,“我們最先重視的是不要發生事故,全系標配了很多主動安全措施。”
在C-ISAI測試中,帕薩特在車輛輔助安全指數方面,試驗車輛傳感器類型為毫米波雷達,其FCW得分為1分、AEB得分為5分、總得分為6分,最終獲得優秀(G)評價。
“當然,我們也希望把事故損傷降到最低。帕薩特高強度鋼板使用比例超過84%,而熱成型零件也普遍在我們產品上應用。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在降低用戶損失方面,我們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賈鳴鏑說。
大眾的安全口碑是如何煉成的?
今年第一季度,大眾汽車品牌與合資伙伴共計交付汽車45.5萬輛,4月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單月整體銷量高于去年同期,并且市場份額有所增加。
這些數據表明,大眾汽車品牌仍然是中國消費者的購車首選。“同時,這也說明,大家在困難時期傾向于選擇強大的、值得信賴的品牌。”馮思翰說。
品牌并非一日之功,是多年的口碑積累而成。多年來,精湛的工藝和高超的質量,同時在碰到生死攸關的時刻,在碰到極端事故時,車輛能夠確保安全,已經成為德國品牌最為人所稱道之處。
“我們對于大眾汽車在這個領域的成就感到自豪。”馮思翰說。“安全至上是我們的首要承諾。”
在這背后,是大眾汽車集團多年的積累和投入。
20世紀70年代,大眾汽車就成立了碰撞安全研究部門。但安全不僅是指車輛在碰撞中的車身安全,主動及被動安全系統也是大眾汽車越來越關注的一個重點。大眾汽車在德國總部有超過500名工程師在這些安全相關的領域工作。大眾汽車集團位于北京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卓越中心里,目前有約150名工程師和設計師正在研發相關的安全技術,未來還將增至約500名。
上汽大眾也在安全和質量方面毫不妥協。
“‘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我們將這句話貫徹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從研發、規劃、生產,一直到銷售和售后環節,構建了全價值鏈的質量管理體系。”賈鳴鏑介紹說,“帶來先進產品的同時,我們堅持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最先進的安全理念,并將用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除了嚴格滿足國標與權威第三方的測評規程的同時,上汽大眾還盡全力滿足大眾集團自身額外制訂的更高安全標準。
“在安全研發的標準方面,不止針對于碰撞測試這個模擬狀態進行調整,我們也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中國真實情況下的事故特點。不僅是車內駕乘人員,針對車外人員的安全,我們也投入了很多時間和成本。”
2005年,大眾汽車是首個在中國建立交通事故研究部門的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基于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的調查結果,大眾汽車對5000多個案例進行了研究。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交通環境與歐洲、美國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國的事故中,乘用車與兩輪電動車的碰撞占比較高,而兩輛乘用車相撞的比例較低,尤其是25%偏置碰撞的占比要比美國和歐洲少很多,在中國的交通事故中只占1%。”馮思翰說。
根據CIDAS數據,國內柱碰事故中的人員死亡率是其他事故類型的3倍。中國在2019年才將[前柱碰]列為推薦國標,而早在十余年前,上汽大眾就已涵蓋[前、后排側面撞柱]等多種工況,針對性地進行全面安全研發。
賈鳴鏑也一再強調,“避免發生事故才是最重要的。為此,上汽大眾在主動安全方面,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當然,發生事故后降低損傷同樣重要,但是,安全是一個體系標準,不應盯著其中一個小項來研究,整體的安全更加重要。”
帕薩特20年進化
對于帕薩特,馮思翰是充滿感情的。在他2004年來到中國工作時,就加入了上汽大眾,并親歷了帕薩特在中國的輝煌。
自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帕薩特已累計銷售超過280萬輛,還一直在B級車細分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
帕薩特的背后,有很多人的努力,有一個龐大的團隊支持。從設計到內部測試,再到車輛安全配置的研發,大家通力合作,以生產出最高品質、最安全的產品。
“我們的質量管理體系涵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貫穿研發、規劃、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業務流程。”賈鳴鏑介紹說。
上汽大眾創新性地組建了跨部門用戶滿意度工作小組,建立以“用戶之聲”為基礎的全新評價體系。不僅僅是用戶對于服務的滿意度,更是他們對于產品的滿意度意見,用于上汽大眾進行產品升級、優化等。
上汽大眾的質量標準也一直根據國標、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6.1體系審核進行升級,符合國際ISO9001體系,也是符合國際標準的。
作為上汽大眾一直以來的旗艦車型,帕薩特在安全方面非常重視。每次帕薩特換代,都重新定義了中高級轎車安全性能的標準,包括主動安全、被動安全各個方面的配置都是堪稱標桿——帕薩特在中國汽車市場率先應用了三點式燃爆安全帶、AEB、ESP等配置。
“自始至終,帕薩特堅持保持同級最高的安全性能標準。”賈鳴鏑自信地說到。
上汽大眾堅持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深刻洞察本土化需求,推出貼合市場的產品;對帕薩特的產品定義源自于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習慣的研究,尤其是使用舒適性的需求,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洞察來研發。
近期上市的2020款帕薩特,新增了智慧車聯系統,也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配置上做了調整,全系配備前排雙安全氣囊、前排側面安全氣囊、前后排頭部安全氣簾、前排三點燃爆預緊式安全帶、EPB、Auto hold、ESP等,主被動安全配置相當全面。
未來安全無止境
未來,電動化和智能化也成為汽車企業轉型的主旋律。大眾汽車集團、包括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也會在今年將ID家族的產品推向市場。
馮思翰認為,中國目前在電動汽車安全或者說新能源車安全方面的標準是全球最高的。“中國在這方面的高要求、嚴標準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電池測試是具有挑戰性的,中國已經建立了監控體系實時監測電池安全,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而大眾汽車品牌在電動汽車安全和測試方面也加入了額外的測試,包括80公里/小時追尾碰撞測試、翻滾測試等。
“我們希望了解,電池在這些場景下會發生什么情況。”馮思翰說。
上汽大眾對于新能源安全標準也非常在意。
賈鳴鏑介紹,上汽大眾的新能源車型在滿足國標44項檢測要求的基礎上,對電池包進行針刺、火燒、碰撞、浸入式溫度沖擊、嚴苛的鹽霧測試等業界領先的169項極限安全測試,近4倍于國標。
對于安全的重視,甚至讓上汽大眾的產品續航為安全讓位。
“我們把質量與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以此針對電動車電池包進行特別設計,而這一舉措也會整車增加重量,影響續航里程。對此,我們公司內部營銷及研發團隊做過長時間的討論。最終在這樣的兩難中,選擇質量和安全。”賈鳴鏑說。
而對于自動駕駛,馮思翰認為這將有助于交通事故的減少,“因為車和車之間可以溝通,車和車外的基礎設施及其他道路參與者之間也可以溝通。”
目前,技術上自動駕駛已經可以實現,但是法律上,如果責任主體從駕駛者轉到汽車制造商,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要求就會更高。
“大眾汽車的車型目前已經采用了很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也許幾年之后,大家就可以在開車時解放雙手。”馮思翰充滿樂觀地表示。
寫在最后:
安全是每個車企都應該重視的根本問題。
進入中國20多年來,大眾汽車在安全方面贏得了尊重和口碑。回想起來,我們似乎很少能在實際道路上看到大眾汽車被撞的非常慘烈的現場。側面也證明了大眾汽車的安全性。
實驗室里的一次碰撞,是否具有太多的偶然性?
對此,上汽大眾方面也是表示,正積極聯絡中保研,希望能再做一次測試,為帕薩特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