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行見 > 見安全 > 返回

拒絕自私 從本田看車輛安全技術的發展

發布日期:2015-09-21 16:06   瀏覽次數:719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如今車輛的安全性已經成為了消費者選購車輛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按照WHO(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20萬人死于各種類型的交通事故,但是隨著全世界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由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卻有了下降的趨勢。

安全技術

這和車輛自身安全性的提高有著密切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車輛自身的安全技術有了哪些進步。
 

車身安全結構的演化
 

在汽車誕生之初,工程師們在設計車輛的時候大概很少考慮到如果發生碰撞該怎么辦,而如今,汽車安全則是車輛在研發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什么樣的車身最安全?這可能是多年以來一直困擾消費者的問題。如果按照常識來講,肯定是車身強度越高,使用的鋼板越厚越“結實”。但是在車輛發生碰撞時,情況就遠沒有這么簡單了。
 

車輛發生碰撞時絕非車輛越大,鋼板越強越安全。
 

在2009年,美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進行了一項非常有代表性的碰撞測試:一輛2009款的雪佛蘭Malibu (邁瑞寶)中型轎車同一輛超過5.3米的1959年款雪佛蘭 Bel Air全尺寸轎車進行50%偏置對撞,結果出乎大家的想象:碰撞后兩車均產生了嚴重的變形,但不同的是邁瑞寶僅限于發動機艙,駕駛艙基本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Bel Air的情況則嚴重得多, A柱嚴重變形,如果車內有駕駛員,生還幾率非常渺茫。
 

這體現出了近些年來車輛安全結構的進步,也同時證明了非車輛越大就越安全——車身安全結構決定了車輛在發生碰撞時的安全性。
 

說到車身安全結構設計,我們不得不提一位偉大的先驅:被譽為汽車被動安全之父的貝拉·巴恩伊(Béla Barényi)。他在1951年申請的專利改變了汽車結構的設計理念。巴恩伊首次提到了安全車身結構——通過車身前部結構的變形來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對車內乘員的傷害。
 

如今,安全車身的理念已經被廣泛使用,并且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演化。而本田的ACE(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承載式安全車身結構,直譯為先進兼容性工程技術,本田工程師們向來喜歡給自己的技術起一個復雜而又晦澀的名字……)車身結構則體現了如今在安全車身結構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所謂“兼容性”,在本田的工程師看來,就是要照顧到在事故發生時雙方的安全,而不僅僅是降低自己車內乘員的傷害。
 

ACE車身結構在保留了吸能結構車身設計的基本結構同時,將車身前方的吸能結構設計出多條能量傳導路徑,就能夠有效地分散并吸收碰撞的能量。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車輛乘員空間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整體結構充分地接觸,有效地降低對于對方車輛的攻擊性,減小碰撞對方所受到的傷害。
 

下方視頻是今年本田在自己的碰撞實驗室舉辦的一次雙車偏置碰撞試驗,來自東風本田的思鉑睿和廣汽本田的奧德賽分別以50km/h的速度偏置撞向對方。
 

盡管當時場面很慘烈,但是我們可以從碰撞的結果看到,兩車的乘員艙基本得到了完整保存,A柱幾乎都沒有變形。由于車型定位不同,兩車體重相差近300kg,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兩車碰撞結果并沒有顯著差異。這也正是ACE車身結構的優越之處。
 

ACE車身結構
 

ACE車身結構自2003年誕生以來,如今已經普及到了本田所有的車型中。在各大第三方機構的碰撞試驗中,本田的各個級別車型均獲得了高分,成為了同級別中的安全標桿車型。在IIHS組織的碰撞試驗中,本田所有在售的車型都獲得了TSP(Top Safety Pick,最佳安全選擇)獎項。
 

在IIHS組織的碰撞試驗中,本田所有的車型都獲得了TSP獎項。
 

照顧弱勢群體
 

在交通社會中,參與者不僅僅是各種機動車。而在路上的行人由于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成為了交通事故中絕對的弱勢群體。有研究表明,目前每年有超過27萬的行人被車禍奪去生命,占整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22%。盡管車輛對于乘員的安全保護技術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對于行人保護的研究尚處于初級的階段。
 

研究表明,在中國和日本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害的比例更高。
 

通過研究表明,車輛如果同行人碰撞,最有可能導致行人重傷或死亡的有兩個部位:一個是保險杠同行人腿部的碰撞,另一個則是行人頭部同發動機蓋部分的碰撞。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本田為了研究行人保護技術,就開始著手進行假人的開發。研制了世界上首個行人假人Polar,用來進行車輛同行人碰撞試驗。
 

應用于行人安全碰撞試驗的假人Polar。
 

通過無數試驗,本田在保護行人安全上已經頗有心得。例如在車輛前端的保險杠和左右翼子板采用合適硬度的材料,并且在下面放置了緩沖材料,來保證最大程度地降低對行人的沖擊力。此外,在發動機艙蓋的設計上本田也同樣費盡了心思:機艙蓋同發動機需要至少保持5cm的緩沖距離,才能保證對行人頭部的沖擊降至最低,這對于像繽智這樣的SUV來說并非難事,而對于車頭低矮的轎車來說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碰撞的瞬間發動機艙蓋鉸鏈抬起,來提供足夠的空間降低對受害者頭部的沖擊。
 

本田針對行人采取的保護措施。
 

下方是今年本田進行的一次行人碰撞試驗,參加試驗的車型是如今最火的小型SUV——繽智。車輛以40km/h的速度撞向假人,我們可以看到在碰撞時行人是多么地脆弱。
 

碰撞之后可以看到,車輛前端保險杠和散熱格柵向內凹進變形,同時引擎蓋也有著較大幅度的變形。這樣一來,雖然車輛自身雖然受損比較嚴重,但是卻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對于行人的傷害。
 

為了保護行人,車身的保險杠及引擎蓋有不同程度的形變。
 

編輯點評:可以看出,在車輛的安全性能上,本田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它不僅考慮到了車輛自身在發生碰撞時的安全性,而且考慮得更加周全,為所有的交通參與者都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護。為了進一步揭開本田安全性能的“秘密”,我們近期將組織卡友們同本田的安全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請大家持續關注。

上一篇:福特汽車研發4大新技術 提升行車安全-圖

下一篇:汽車安全法規比較,中國落后美國至少10年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