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2-22 10:45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413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地去按按車身蒙皮,看結實不結實,這才放下心來。即使我們已經從很多媒體上得到各種科普,車身蒙皮的厚度和安全性沒啥關系,但我們也還是會有這個下意識的動作。
拋開這些不談,我們今天并不打算給大家再次科普蒙皮和安全的關系,眾所周知,如今的汽車已經非常安全,但是,到底有多安全?
60年的差距
曾經,美國權威碰撞機構IIHS做過一次雙車對撞測試,測試車是兩臺相隔近60年的美國車:一臺2009年的中型車雪佛蘭邁銳寶,和一臺1959年的雪佛蘭Bel Air大型轎車。它們用相同速度進行40%正面碰撞。
當然,大家想也知道,這場相差如此大的對決中,新車肯定是占據壓倒性優勢的,但那臺Bel Air的損壞情況仍然觸目驚心。它長長的車頭完全像一張揉起來的紙一樣縮成一團,整個乘員艙完全塌陷。
在車內,由于沒安全氣囊,甚至沒安全帶,被折斷的方向盤對用于測試的假人頭部造成相當損壞,同時由于乘員艙嚴重壓縮,鋼鐵制造的假人小腿甚至出現了變形。鋼筋鐵骨的假人尚且如此,如果坐在里面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
而反觀邁銳寶,除了車頭部分嚴重損壞之外,整個乘員艙沒受到任何影響,甚至車門還能正常開關,彈出的安全氣囊和及時起作用的安全帶也確保了乘員的安全。
差距在哪?
也許你要問了,60年,為何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今的車,無論轎車SUV還是MPV,車頭部分都擁有早已標準化的碰撞吸能結構,通過使用不同強度的材料,在碰撞時,這些材料會逐步變形,從而吸收能量,而剩下的能量,則由乘員艙的超高強度材料抵抗住。同樣地,車尾也有相同的吸能結構。這些結構上的進化,是在這60年間,在無數致命交通事故下總結而來的經驗。
而60年前的車,當時的碰撞防御仍然停留在長車頭長車尾上,當時的汽車工程師認為,長車頭就足以應付碰撞。當年的車沒有乘員艙強化,沒有粗壯的ABC柱(相反地,一些車甚至熱衷于取消這些柱子),更沒有安全帶,車內也充斥著鋒利的金屬儀表臺設計。在當時的汽車看來,安全并不重要,而正是這樣的觀念,導致了早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要遠遠高于如今。
未來的車會如何?
現在的車,基本已經有很完善的結構安全設計,在不久的未來,這些結構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隨著材料學的進步和主動安全系統的不斷進化,未來的車能抵抗更高的碰撞速度,能防范更刁鉆的事故(例如轎車高速沖進貨車車尾),畢竟,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正式拉開...
2021澳門車展正式開幕,在本屆車展上寶馬攜3系旅行版亮相現...
2021成都車展前夕,報道團隊提前拍攝到捷途X90(配置|詢...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路特斯Emira正式發布。新車由AM...
國產寶馬X5的熱度余溫還在。外媒又曝出新的消息,老牌豪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