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25 20:21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6356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今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開始“退坡”。一些地方,“按量退坡”政策也已出臺。有業內專家指出,這些已經對市場產生了影響。補貼將產生什么變化?這一變化,會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腳“剎車”嗎?
2015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當時有人趣稱,“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還有推廣應用補助;壞消息是補助標準逐步退坡,也就是說,買新能源汽車得到的補貼會變少。不過,有分析認為,長期來看,補貼退坡不是壞消息。據相關數據,2013年到2015年,我國合計補貼了4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這背后,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其產銷量從2009年前的不足500輛到2015年達到了35萬輛。
但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曾指出,國家長期補貼是不行的,企業是上不來的,做得不太好也能夠活得下來,拿著國家補貼,一沒補貼了,技術真不行的,就會淘汰一批真正不太好的企業。
根據相關《通知》,在補助標準方面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第一電動網CEO邱鍇俊觀察認為,影響已經傳導到市場,比如上海,上海除了上汽榮威之外,其他的品牌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純電動品牌的車輛銷售。另外,上海還有一個在上海銷售超過4萬輛,要再次退坡的政策。
有人說,補貼退坡是“剎車”,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方向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今年初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上表示,消費補貼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場,但長期執行消費補貼,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癥。提高補貼門檻,突出對優勢企業的支持,要結合國際國內產業發展的情況,尤其是,汽車強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在整車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標準上,大幅度提高標準。
發展的方向要轉,但是,要如何留住消費者的心?邱鍇俊介紹,一些車企開始自己補貼,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消費者不是最關注價格或者優惠,他們最關注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這也將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一場“優勝劣汰”的挑戰。一些車企表示,“后補貼時代”要重技術、重品質。江淮汽車乘用車營銷公司分管新能源銷售總經理汪光玉指出,任何一個產品,最終都還是要市場化的。作為企業來講,通過技術進步,調整產品結構。另一發方面通過開源節流,做大規模,成本上做一些優化。多方面來適應逐步退坡的市場化。
對于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總體來講,邱鍇俊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一定要朝向市場經濟的方向改。而不應該更多地回到行政干預、審批、考核,應該在新能源汽車的準入上允許更多企業參與競爭。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