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5-05 14:27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374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不少車廠數據造假、騙取新能源車財政補貼等事件,一時間引起很多行業內人士的響應。同時,新能源汽車圈子也將補貼政策推向了風口浪尖。為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3號舉行的中國電動百人會論壇作出回應:國家將嚴厲打擊騙補行為,2020年后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將退出。
1.過渡補貼容易慣壞“孩子”
平心而論,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并不算晚,為什么在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上總是找不到突破口呢?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車廠對政府補貼過于依賴,長在溫室的孩子怎么會有向前發展的動力呢?
國家對發展初期的新能源車生產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就像父母給孩子更好的發展環境一樣,畢竟國內目前單靠買新能源車根本賺不到錢。在短時間內,補貼這條路子可行,但長期執行就容易讓企業患上依賴癥,緊盯著政府補貼來做產品,缺乏技術創新和市場導向的產品。盲目擴張的結果就是錢花了不少,但產品卻沒個像樣。
2.補貼退出市場,存活下來的企業必定笑到最后
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盡管在脫離“溫室”后也會存活下來。問題是目前很多企業都沒有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或者說現在造出來的產品是“親政府”多過于“親市場”。如果不靠補貼、不靠公共采購,只是將現在國產新能源車放到市面上去賣,你猜銷量會有多慘淡?更不用說要跟國際大卡豐田卡羅拉雙擎、普銳斯這種對手競爭比了。
根據“財神爺”發出的信號,2020年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退出后,未來將會調整補貼政策,建立遴選和淘汰機制。同時,針對近期有媒體報道部分企業數據造假、騙取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一事,樓繼偉稱,將聯合相關部委組織專項檢查,對查實的騙補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各種騙補和尋租行為給予嚴厲打擊,決不手軟。
在持續的政策引領下,我們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國和銷售國。尤其在當前傳統汽車產業的整體低迷情況之下,新能源汽車逆勢向上,呈爆發式的增長態勢。但,繁華數據背后的底氣又有多少呢?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