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一張“倒計時3天”的海報發布。此后另外兩張倒計時海報,都是統一風格,黑紅配色、銳利的數字造型、線條和弧面的疊置。很久沒看到如此個性鮮明、充滿設計感和藝術感的傳播手段了。此舉讓一直帶有神秘色彩的汽車品牌BeyonCa,迅速在社交圈擴散。
“第三勢力”來了
這個新興品牌屬于“北京賓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創始人為前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蘇偉銘。單從海報就可以感覺到,BeyonCa的定位是豪華汽車品牌。10月30日,蘇偉銘在品牌全球首發活動現場稱,第一款車GT Opus 1(暫名,以下簡稱GTO1)量產上市后,(高配)可能超過百萬。這依然出乎很多人意料,畢竟高合做60萬元級產品,已經長期受到輿論拷問了,哪怕是量產很久且賣的還行的情況下。
BeyonCa何德何能,敢賣這么貴。質疑的潛臺詞,并非是中國公司(雖然蘇是新加坡籍)沒有做豪華品牌(不限于汽車)的基因(品牌積淀、技術積累、會講故事、氛圍營造等)。而是,人們習慣對后來者報以審視的目光,這是一種社交心理。就像后進入教室的陌生學生,必然被群體目光打量和挑剔。后來者也必須有一顆大心臟,能夠承擔業內外審視甚至詰問的壓力。這點質疑都扛不住,還做什么豪華品牌。
蘇偉銘倒不急于把自己的品牌內涵一股腦都倒出來。他挺像一個說書人,懂得留白、留懸念,畢竟車子2024年才會問世。
但他必須展示一點,BeyonCa做豪華品牌的初始能力。就像一款武器的IOC(初始作戰能力)一樣,劍鋒一亮,說服力就能落到實處。
蘇偉銘在汽車業浸淫30年,當然知道這里面價值鏈的關竅。他在發布會上提到,中國有完善的供應鏈、有頂級人才,有全球領先的智能技術和最好的消費者和市場。如果“把這些優勢整合起來,就有可能做出一個成功的汽車品牌。”
這句話說的很清楚,培植豪華品牌,中國這塊土壤沒問題。
當然,話說得不能太輕巧。新能源市場已經經歷了多次“大逃殺”,一代二代三代新勢力紛至杳來,卷死一片,還在喘氣兒的都是市場篩選出來的幸運兒。他們正在和傳統勢力以及傳統勢力孵化出來的創業品牌,拼個不亦樂乎。
這個時候,蘇偉銘站出來說,自己是“第三勢力”。這不是兩軍對壘來個騎墻派,而是吃雞游戲里面晚一步從天而降的“吉利服”,一身的裝備,看著就挺能打。
“深場景”如何給客戶增值
問題是,這位選手,是不是要在既有勢力的地盤邊緣,尋求生機?那是肯定的。百萬級就是玩家很少涉足的高地,大家默認這些地方是很難守住的,畢竟是小眾市場,而且有幾個大佬級玩家鎮守。人數雖少,但個個來歷不凡,還是不宜正逆其鋒。
但蘇偉銘不這么想。他指出,中國(車企)的軟件做得快,但只有“輕場景”,做不深。這也是BeyonCa的機會。
什么叫“輕場景”?就是直擊具體功能的場景定義。比如座艙的娛樂互動、移動社區什么的,都是設定座艙之后添加的場景。周教主說“不要想象需求”。這種后排娛樂需求,即便存在,也是非常“淺近”的,誰沒事老在車里泡著和別人網上互動啊。而且手機在手,汽車的相關功能,不過是簡單移植和粗陋的模仿,不是不可以做,就是不能報以太大希望,更不會成為競爭力的分野。畢竟這種功能,誰都能拷貝一份放在車里,沒有護城河可言。
而“深場景”就不同。至少我們沒在別處聽過,好像是蘇自己發明的詞兒。
蘇偉銘表示,真正的場景是從心理學出發,解決用戶內心的實際痛點。場景不僅僅是功能和配置的簡單疊加,更應該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這其實就是在闡釋BeyonCa理念與其他品牌的區隔。蘇堅持“深場景”定義豪華汽車的核心理念,即聚焦健康。
當然,我們聽到的并非完全態的深場景設定,BeyonCa產品出來后,通過硬件預埋,軟件不斷通過OTA迭代,追求更完善、更高端的健康監測體驗。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設定,認為不過是手環、智能手表的移植。這樣的話,和前面說的幾個輕場景,雖然內容不同,但實質幾乎毫無二致。
據官方說,目前BeyonCa開發了具有實時健康監測系統的智能座艙,已經能夠實現全感知、全響應、全觸達的健康解決方案。此外,公司還任命了國際心血管疾病專家為首席健康官,帶領“云醫生”團隊,研發車內外健康場景和服務。
這不是放大版手環,也不是家庭版救護車。而是獨有的健康隨行醫生概念,妥妥的有錢人標配。需要指出,健康概念是活的,不斷進化的。20年前的腫瘤,除了手術、化療就是姑息療法。而現在,每年發現多少靶點,研制出多少靶向藥。更不要提免疫這類新方向。
回過頭來,BeyonCa的意圖不是堆監測設備,重點將在于針對深入的健康指標,對車主進行實時監測,哪怕后者離開汽車(當然要獲得用戶授權)。
這個差別就做出來了。手環手表能做到實時,但無法深入,只停留在血壓、脈搏等粗淺的指標。醫院能做到深刻和全面,但無法實時,也就無法及時發現問題。舉個例子,比如客戶心電出現ST段抬高,只要在急救科,只要一拉心電圖,醫生立刻就明白了。但是平時誰能時不時地測個心電,雖然這玩意成本低,又很容易判讀(但必須經過醫療訓練)。
BeyonCa就能做到盡早感知這種人體危機的前兆,甚至在人有任何體感不適的指征之前。類似的功能,可能一直監測,但什么事都沒發生。只要用到一次,就遠遠值回票價。這就給客戶帶來了非同一般的新價值,如此自己的價值才能立得住。
這不是狹縫里突圍,而是另辟空間,跑單獨的賽道。當然,體驗如何,現在還難以下結論。不過頂層設計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豪華感不是“堆”出來的
健康監測這一重磅功能,需要深入體驗才能知曉。但豪華品牌,需要講究“眼緣”,頭三秒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甚至決定成敗。
人人都知道,豪華車必定堆料,但豪華感絕對不是簡單“堆”出來的。營造豪華感,需要講章法。見過GTO1實車就會知道,“料”肯定只多不少,但豪華氛圍能做成這樣,一定是一個專業團隊反復打磨的結果。
GTO1的動態車標,也與其海報一樣,有一些巧思。摒棄了傳統造型,變成與車外交互系統的一部分。據說,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也將搭載。
豪華車也必然有運動基因。而車外大肩線條,與玻璃穹頂配合,先勾勒出力量和速度感。通過線條、陰影、弧面來表達。這些都是基本的設計元素,但到了BeyonCa設計團隊手里,就能召喚出不一樣感覺,似乎與海報的設計一脈相承。別看是一個新公司,其設計肌理似乎已經有共識。
內飾上,似乎極盡奢華之能事。獨特的座椅面料、紅色縫線、氛圍燈、中央扶手造型,與眾不同,Fine Nappa真皮、水晶鑲嵌工藝、渦輪式鐘表,而制作公差不超過±0.3mm,整個車身平度斷差控制在±0.5mm內。搞總裝的人都知道這種級別的品控意味著什么。整個座艙設計被稱為“光影晶尊”,一聽名字就覺得有設計感。
電動車講加速意義不大。但GTO1配備CTP/CTC電池、800V電壓平臺、130千瓦時電池、300千瓦快充,以及基礎設施支持。豪華電動工程前沿的內容,BeyonCa都涵蓋了。
來自投資人和頂級設計師的信任
科技的運用、氛圍的塑造、差異化的表達,深場景的獨創,對于運營一個豪華電動品牌,還缺少什么?
一個公司的成敗,和產品成敗的邏輯有一點差異,就是投資人的態度。有很多人舉例拜騰、賽麟、尚在掙扎的FF等,說新造車不易成功。這個名單其實可以開列到數百個,他們做錯或錯過了很多事,但最重要的一點,不管什么原因,這些初創者都失去了投資人的信任。這是導致崩盤的最大理由。
一個初創公司,尚未形成正向現金流之前,投資人的信任就是維系運營的一切。
BeyonCa背后的投資人很有實力。蘇偉銘在現場感謝了東風集團、雷諾集團等投資人。考慮蘇有很深的國際產業背景,如果沒有海外投資,才是奇怪的,但出于一些原因,蘇暫時沒有公開。從他們一直都隱于幕后,對BeyonCa的運作周期毫無聲音,就可以看出來,資本是很信任蘇的,也信任BeyonCa。
而BeyonCa核心團隊成員,可以稱得上大咖云集。其中Christian Klingler(CK),這一次作為BeyonCa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出席發布會。
CK曾任大眾全球董事會成員(因此被蘇稱為“原來的老板”),負責賓利、保時捷、奧迪業務。他從保時捷開始起職業生涯,一起手就是業內頂級。2008年,CK成為大眾管理董事會最年輕成員,成為大眾12個品牌、60多萬員工的管理者。
而負責GTO1調教的設計師Hans-Joachim Rothenpieler,在加入BeyonCa之前是全球汽車行業最受尊敬的研發工程師之一。他監管研發20多款車,大名鼎鼎的布加迪CHIRON、賓利添越、飛馳和GT、蘭博基尼Urus、保時捷911和奧迪R8,無論拎出哪一款都足夠該設計師作為一生的驕傲。但Rothenpieler居然全部參與且主導過。
而Dirk作為多次獲得歐洲設計大獎的前賓利首席設計師,也加入BeyonCa
名單還可以開的更長,但至此已經說明很多問題。為什么蘇偉銘能夠說服、延攬到如此高端的業內人才加入。他們這些人見慣了高薪待遇,恐怕有機會建造一個中國頭號高端汽車品牌,更有誘惑力一些。有時候,偏偏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更能打動高端人才。
正是這群人,曾經參與制定了世界上豪華車的現實樣板。他們懂得,如何用光影互動、材質拼合、氛圍塑造,打造出豪華感來。
人家不但見過豬跑,還親自養過豬。談及此,想必質疑會少一點。
結語
有頂級團隊和人脈、有行業經驗、對產品設定有獨特創見,有隨處可見的公司內部文化認同,這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再能表現出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和講好“新零售”概念,BeyonCa就成功了另一半。我們當然希望誕生中國本土的豪華品牌,BeyonCa應該是有希望的候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