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VS上海:新能源車推廣各有千秋 充電難是共性
發布日期:2015-08-24 14:03 作者:七羽 瀏覽次數:626
一大波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即將來襲,北京和上海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越來越順暢。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透露,將針對電動出租汽車運營中遇到的問題研究推進措施。另外,北京市還要研究出臺新能源汽車免停車費和過路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而上海市也將出臺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近日上海市交通委等多個部門透露,目前上海市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下一輪鼓勵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之中。除了繼續在牌照上給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外,下一輪政策還有望更多地考慮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進行鼓勵,如減免停車和過路費、對充電樁建設予以補貼等。
本文將從推廣成績、政策出臺情況、補貼情況等方面對北京和上海進行對比。
推廣成績
北京
今年前7月,北京市已有6700多輛純電動小客車新上牌,超過去年總數。全市純電動汽車總數已經突破兩萬輛。今年5、6、7三個月新上牌的純電動汽車數量均破千輛,分別達到1101輛、1955輛、1706輛。7月上牌純電動汽車中,超過80%是個人用車,達到1400多輛。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至7月,北京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產量達到1.1萬輛,是去年同期的3.2倍。
上海
上海7月份共計上牌銷售新能源汽車4933輛,創下月度上牌銷售歷史新高。今年1-7月本市共計銷售上牌新能源汽車19480輛。與去年1-7月共計銷售上牌1923輛相比,同比增長900%。
在7月份上牌銷售的4933輛新能源汽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028輛。純電動汽車905輛。私人用戶購買3693輛,占75%。法人用戶購買1240輛,占25%。純電動公交71輛,純電動旅游客車52輛,純電動企業通勤車2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43輛。純電動物流車85輛,純電動環衛車6輛。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數字攀升的背后,北京和上海的私人充電樁建設卻并不樂觀。
以北京為例,雖然北京市擬出臺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充電樁不低于18%的政策,但對于已建成的小區以及老舊小區來說,消費者想建一根充電樁并非易事。據了解,在小區建立私人充電樁,車主需要提出安裝申請,其中要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小區業委會或者物業同意書等文件。此外,在安裝中,如果排線遇到較大困難,還需要車主與物業協商解決。而且,安裝充電樁需要新能源汽車車主在小區中擁有固定車位,這對于各大城市日漸緊張的停車資源來說,顯得困難重重。
面對私人充電樁建設的困局,北京開始在公共充電樁上加大建設力度,使其不再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已累計建立8300根充電樁及5座充換電站。其中,去年,北京市建立的公共充電樁數量為1500根,半數以上布局在四環路以內,平均服務半徑為5公里。據悉,今年北京市計劃新建充電樁2000根,達到六環內公用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水平。
除了北京,上海市針對充電難,也出臺了新政,要求新建住宅小區、停車場等設施應按不低于總停車位10%的比例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充電服務費暫定最高不超過每千瓦時1.6元,2020年前暫免收基本電費。截至2015年5月底,上海共有充電樁7496個,其中公用、專用充電樁3211個,私人自用充電樁4285個。上海計劃2015年建成6000個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