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2015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人車路協同發展,促進交通安全”,日產汽車作為本屆論壇的協辦方,展示了其在汽車安全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發進展及成果,并會同各位專家、領導深入探討如何管理并協調行人、車輛、道路等影響交通安全的諸多因素的共同發展,從而最終實現中國道路交通安全的整體提升。
會議后,日產汽車公司先行車輛性能開發部部長高橋信彥接受了北青汽車的采訪,并分享了其在汽車安全方面的相關經驗。
Q:在未來的汽車社會中,日產汽車將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安全品質保障?
A:日產汽車未來將從電動化和汽車智能化兩方面著手。在電動汽車方面,日產聆風全球銷量已突破18萬輛,同時,日產汽車也在積極將先進的混合動力技術引入中國。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安全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自動駕駛要對車身周圍進行充分感知,在了解周圍情況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從而預知危險。簡單來說,如果做出判斷覺得車輛可以保持前進,那么我們就會控制車輛在相同車道前進。我們研發了相關的傳感器使車輛能夠保持前行的狀態。若這些技術還是尚未達到自動駕駛的要求,日產汽車也相應研發了一些其它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例如:智能剎車輔助系統,或者是讓車輛能夠保持在同一車道以及能夠防止車輛脫離車道的預警措施等。
Q:日產汽車在被動安全技術領域做了哪些新的成果?
A:以新天籟為例,它在C-NCAP中獲得了非常高的分數。新天籟在接受日本J-NCAP測試時,鞭打試驗項目得到了滿分。另外新天籟在被動安全方面,在兒童乘員的保護上,也具有一定優勢。我們將兒童座椅放置后排座椅上,來測試當遭受碰撞時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兒童是否安全,天籟在接受東南亞新車測試中,獲得了五星的高分。不過在日本,有調查數據顯示,自06年起至15年,被動安全效果不但未提升反倒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所以日產汽車通過加大主動安全技術研發力度,來減少事故的發生。
Q:日產的自動駕駛技術進展到哪步了
A:日產汽車逐步推出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將日常的駕駛操作自動化,從而提升道路安全系數、改善駕駛環境。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日產車型在駕駛過程中依然可受駕駛者掌控。
到2016年底,日產汽車會將自動駕駛戰略中的另兩項新技術投入市場。一項是交通擁堵試行計劃,該技術可讓車輛在擁堵的路面上自動而安全地行駛。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將在旗下車型上大范圍安裝全自動停車系統。在此之后,日產汽車將于2018年推出多車道控制技術,幫助車輛自動應對危險、更換車道。此外,還將于2020年底之前推出路口自動化技術,令車輛在駛過城市的交叉路口時能自動控制,無需駕駛者操作。
Q:以日產為代表的日系汽車與德系汽車的安全理念有何不同?
A:首先,不管是日系還是德系車,在提高車輛安全性能方面都是高度重視的。只不過在具體研發安全技術過程時,各個國家根據自身交通事故情況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如日本和歐洲,多以會車事故居多,而美國,多以側翻事故為主。
舉例說明,NCAP是在任何國家都會開展的新車測試。但是由于各個國家情況不同,其測試的安全目標也有所不同。如美國和日本,更側重于提高車體結構的抗撞擊性,通過堅固的車身來保障車內人員在受到較大沖擊力時自身的安全。但是發動機艙就要考慮它的柔軟性和吸能性,以期能夠合理化的消化撞擊力。而歐系車更加重視車身堅固性、使車輛不易變形,這個理念使其歐洲汽車的整體結構非常堅硬。但對于乘坐者而言,反而會受到比較大的撞擊力,特別是過了55歲之后的老年人,骨骼比較脆弱,他們一旦受到比較強的撞擊力,很容易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