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頭條今日從權威知情人士處獲悉,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近日已提交辭呈,下一步很可能選擇全新挑戰,執掌業內最新的某互聯網造車品牌。對于剛掛牌一年多時間的這家國內最年輕的豪華品牌合資公司而言,戴雷博士選擇在其快速成長期離任可謂“急流勇退”。
“黑馬”導師這三年
傳統上,年末和年初是汽車行業高層變動高峰期,而此次戴雷的離職或許將是近期業內最受矚目的人事消息。其因有二,一曰“業績”輝煌,一曰“人氣”很旺。
進入一月,各大豪車品牌紛紛曬出“成績單”。其中,英菲尼迪2015年在中國市場共銷售40,188臺,全年增長33.8%,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最快的品牌。從戴雷加盟的2013年起,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三年內勁升150%,成為中國豪車市場最耀眼的一匹黑馬。自2013年上半年加盟英菲尼迪之日起,戴雷博士就利用其在前東家華晨寶馬的營銷管理經驗,將英菲尼迪帶入了其在華業務發展的快車道。戴雷加入英菲尼迪前在寶馬工作多年,曾擔任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營銷高級副總裁。華晨寶馬從2003年投產到2012年銷量增長逾20倍,亦可印證戴雷操盤力度之強。
強悍的銷售數字并未給戴雷貼上“霸道總裁”的標簽。相反,因其“中國通”思維和行事風格,以及溫和、友善的作風,使其在車企、經銷商和媒體等各個圈層廣結善緣,擁躉眾多。
某大型上市經銷商集團的一位高管曾向汽車頭條App透露,當初決定投資建設相對小眾的英菲尼迪經銷店,相當程度上是看重和戴雷的關系。“一方面是相信他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多年來的了解和交情”,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銷商人士表示。“他懂得中國人講的情分,不會單方面強調廠家的利益,更多講共贏”。
“懂中國”的思維,也幫助戴雷在品牌塑造方面創下了眾多業內紀錄。
早在寶馬工作期間,戴雷便協助時任寶馬集團大中華區“一把手”史登科博士推動“BMW之悅”品牌戰略,并成功將BMW寶馬汽車品牌這個一度和“暴發戶”、“寶馬女”等低俗和不負責任的符號,打造成融匯動感、創新和責任的最受尊敬、富有情感魅力的高端品牌,成為過去十年間中國豪華車市場品牌營銷的經典案例。
2013年執掌英菲尼迪后,戴雷帶領團隊打出了一套品牌營銷層面“軟硬結合”的組合拳。
一方面,策動了一系列傳播范圍廣、既有高度又接地氣的營銷戰役,包括贊助《爸爸去哪兒》、攜手周迅夫婦推出微信朋友圈廣告、提供北京APEC工商峰會唯一豪華品牌車隊、贊助釣魚臺國賓館環保車隊等等,令英菲尼迪從一個養在深閨的小眾車企迅速躍升為知名度比肩德系三強的熱門豪華品牌。
另一方面,戴雷推動英菲尼迪和東風汽車的合資國產項目順利落地,并且令原有的銷售網絡得到切實拓展,到2015年底全國授權經銷店增至100家,并且相當一部分滲透到更有潛力的三、四線城市。此舉亦為英菲尼迪未來在華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渠道基礎。
“市場競爭是現實和殘酷的,英菲尼迪在起步階段只有通過強力造勢快速提升知名度,才能在二線豪華車陣營站穩了腳跟并迅速打開局面,而網絡的增長將這種無形的‘軟實力’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銷售業績”,對于戴雷博士及其團隊的經營策略,另一家豪華汽車品牌的高級主管這樣評價道。
以“退”為進再出發
作為一名擁有出眾職業履歷和廣泛朋友圈的執行長,戴雷的離職注定會在業內備受關注。而他的下一步去向同樣值得玩味。
在得知戴雷博士即將離任的第一時間,汽車頭條App從數個相關渠道獲悉,戴雷將加入由騰訊、富士康和和諧汽車集團共同投資的“互聯網+智能電動車”平臺擔任負責人。知情人士透露,和大多數創業平臺類似,不排除戴雷也會成為擁有股權的事業合伙人。
“互聯網+智能電動車”是由上述三方投資人于2015年3月在河南鄭州簽約啟動的戰略項目,旨在打造面向未來的個人出行解決方案。
其時有騰訊負責人對媒體這樣描述該計劃的強勢背景:“騰訊在互聯網思維、連接平臺,車載互聯網的解決方案等方面有創新經驗;而富士康有智能電動車方面的核心技術,包括電池及管理系統、輕量化材料及成型、高效率電機及電控技術、汽車電子及系統整合控制技術方面的制造經驗;和諧汽車有汽車營銷及服務方面的豐富經驗及對汽車客戶的深入理解”。
“你們怎么看待眼下的互聯網造車熱潮,大家真的看好嗎?”美國時間今年1月11日晚,剛從底特律車展發布會現場回來的戴雷在與中國媒體就餐時曾開誠布公的與大家討論這一話題,不過,彼時外界尚不清楚,戴雷是出于個人職業選擇還是僅僅是出于探討行業熱點話題的興趣,而向在座的媒體朋友提出了上述問題。結合今日筆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消息,不難猜測出彼時戴雷已經在以一種更加與時俱進的姿態考慮個人的職業發展道路。對向來強調創新和敢為、剛剛40出頭的戴雷來說,在經歷了傳統汽車領域的超群成就之后,毅然選擇投身新興的互聯網汽車領域,未嘗不是一次雖充滿挑戰卻令其興奮的華麗轉身。
根據騰訊、富士康及和諧汽車此前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三方聯手推進的“互聯網+智能電動車”計劃將選擇河南鄭州作為整車制造基地,該項目也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鼎力支持。相比樂視超級汽車等其他“當紅”平臺,該計劃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個明確在中國本土生產的主流互聯網汽車平臺。
知情人士分析稱,前述互聯網造車項目這樣一種“扎根中國、布局全球”的品牌定位或許是吸引戴雷加盟的又一個主要因素。
對于在中國求學、立業、成家的戴雷,從零開始塑造一個真正源自中國的高檔汽車品牌也許是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畢竟,在豪華汽車市場,中國本土企業尚未有過成功晉級的紀錄。而強大的資本后盾和以及如富士康一般專注產品品質的投資人團隊則相當于一份令人安心的背書:這是一項長遠的投入,無關短期投機炒作。
戴雷
筆者在去年和戴雷的一次交談中曾涉及個人發展方向。其時有傳聞稱數個豪車品牌拋出繡球,邀其出任中國區負責人乃至全球董事等職務。戴雷則對筆者表示不會急于變換軌道,會堅持銷量、網絡和品牌建設再做上一個臺階。現在看來,3年的成績單也可算的上兢兢業業,有始有終。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包括筆者在內的中國媒體朋友都可能會更多在互聯網領域的活動上見到華麗轉型后的戴雷博士。而對年輕的英菲尼迪品牌而言,除了要抓緊安排得力的繼任者,還需要檢視目前的產品規劃。在強敵環伺、新品迭代此起彼伏的豪華車市場,英菲尼迪的產品線還是略顯得單薄。
盡管過去數年英菲尼迪都在中國市場延續了“極速前進”的神話,到過于倚重品牌營銷而在產品線矩陣上布點太慢,或許會令下一位接棒戴雷博士的新的中國市場負責人遭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