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服務參展企業,組織專業觀眾,為行業各界人士提供交流溝通觀點和分享最新技術的平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在11月15日“2016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制造技術展覽會”舉辦期間,共同組織主辦了“2016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峰會”,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和應用產業聯盟聯合承辦。
此次峰會圍繞“跨界-融合-務實-創新”主題,深入剖析中國機器人產業政策導向,探討機器人為中國制造帶來的發展機遇等話題。中國現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但是,中國企業在整機生產、關鍵零部件研發、個性化行業應用等很多領域都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吸引了全國著名研究院所、優秀機器人生產應用企業等眾多單位代表參加,旨在推進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共贏全球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的新發展。
國機集團總經理徐建在峰會開幕致辭
作為峰會的主辦方,國機集團總經理徐建在峰會開幕致辭中指出,國機集團將繼續支持廣州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利用自身資源及廣州的優勢,把廣州市機器人展覽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機器人展會。同時,將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打造成為廣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動力源。
李毅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目前我國生產的機器人大多只是按照預先編制的程序來運作,準確的說只能算作機械手。因此,加強自主創新,盡快提升工業機器人技術水平便成為當務之急。機器人創新首先是數控系統的研發,給機器人以“智能”,一批高校和專業研究機構有明顯優勢,應發揮帶頭作用。同時,發展機器人產業,政府要發揮好引到作用,制定并實施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產業特點是“小產業、大市場、高科技、高效益”,沒有必要所有地區都搞機器人研發,應合理布局、重在應用推廣。
峰會現場
熊有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機器人、機械工程專家:
中國制造一百年可分為三個階段:建國之后30多年,注重基礎建設,形成產業體系;改革開放30多年,出現中國奇跡,成為制造大國;今后的30多年,實施創新發展,實現制造強國之夢。未來30年制造業的發展,智能、綠色、服務、知識是未來主要產業。目前,操作臂可以說代表著工業機器人,操作臂與汽車生產制造的完美結合,同時也助力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包括輔助駕駛汽車)的發展。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的汽車發展戰略規劃都把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唐曉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質量管理協會學術教育委員會主任:
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總產出的19.8%,全球制造業排名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然而,中國產品被通報召回的形勢不容樂觀。2014年,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對華產品通報1403項,占同期歐盟通報總數的62.4%,高居首位。
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出口商品被境外退貨造成的退貨金額高達24.3億美元。因此,在制造產業升級的同時,國家級規劃要先行。在《質量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制定了子計劃“貫徹質量發展綱要年度計劃”;在《中國制造2025》中,同樣也制定了子計劃“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呼吁全方位提升“中國制造”產品質量。
與此同時,中國工科技前沿制造企業如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德梅柯騎車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家代表也通過對自身企業的介紹,與大家共同探討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