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生活 > 品牌 > 返回

小型電動汽車車行業異軍突起,分品牌都是“套路”?

發布日期:2016-11-29 15:29  來源:網絡  作者:阿燦   瀏覽次數:812

年關將至,低調了一年的小型電動企業也都開始燥起來了。
 
近日,樂唯脫離召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招商大會,眾多行業人士、媒體齊聚樂唯,如此大陣勢在今年普遍低調的行業氛圍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也是樂唯脫離御捷單飛后,首次以樂唯自己的旗號正式對外發聲。據說,發布會現場已經拿到了千萬訂單。如此看來,脫離了御捷的懷抱,又有了辰韜資本的雄厚財力,樂唯的熱度已然不可小覷。
圖為樂唯招商會大合影
 
只是樂唯的子品牌背景,讓筆者不得不想到當下小型電動汽車行業普遍存在的“分品牌”現象。就在今年年初,樂唯還被當作御捷的新晉子品牌大力推廣。如今不過半年的功夫,就被轉手易主,接下來的路都要自己來玩兒。那么,行業里其它企業的子品牌是不是也不會走上同樣的道路?還是企業們心中各有算盤呢?
 
頻繁推子品牌?還是要想清楚
 
最近,比德文集團又推出了一個新的子品牌—凱菲特,如果不刻意去搜索,筆者都很難將比德文、雷丁、寶路達、東夏這另外四個子品牌一一列舉出來。
眾所周知的還有德瑞博,8月份的濟南展一股腦拋出德瑞博、富辰、萬進、御翼四個品牌,四個展位也是讓筆者傻傻分不清楚。你看吧,如此多的子品牌,筆者就算喝再多的六個核桃都難以消化。更何況筆者也算是深耕小型電動汽車行業的人士,若換作普通消費者,更是難以區別。
 
當然,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市場細分化也越來越明顯,企業需要推出更加多樣化的產品。而多品牌能代表企業不同產品的定位,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不同價位、不同風格的子品牌,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中庸之道”,凡事過猶不及,對于推子品牌,企業們還是要慎重些為好。
古話說得好:“業精于勤貴于專”。如果一件事都做不好,更何況是好幾件事呢?前幾日,筆者曾走訪過山東小型電動汽車的主銷區域菏澤、濟寧等地,經銷商的萎靡處境道出了行業的現狀。原本應該人聲鼎沸的大市場,在金秋旺季也顯得冷清,產品不好賣、企業狂打價格戰,這讓原本就步入疲軟期的小型車行業烏云密布。在困難時期,企業們除了優惠政策,其它方面似乎并不是很“給力”。
山東濟寧
 
小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至今也就七八年的時間,長期的放羊式管理讓這個行業滋生了太多的劣根性:魚龍混雜、品質堪憂,本就是一團亂的狀態,企業們再不顧市場的訴求,利用多品牌戰略籠絡經銷商的加入,進而獲取更多的銷售渠道。這當中的利與不利,筆者不能以一言而概之,但是從長遠來看,多品牌的戰略模式對于品牌文化的塑造、經銷商的信任感、消費者的好感度都會造成影響。即便是眼下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解決了資金鏈的問題,但是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得到的同時,也在意味著失去。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分品牌意在吸引資本關注、套取熱錢。如今,新能源產業的蓬勃之勢已吸引了大批資本進入,產業內的熱錢也令不少車企垂涎。而目前高速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規模大、盈利周期長,低速電動汽車卻憑借著小巧靈活、高性價比等優勢獲得更多機會,資本也比較看好低速電動車未來在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空間和前景。樂唯獲得辰韜資本的青睞,就是個很好的前例。
但資本選擇合作對象,更看重潛在收益和商業模式,以及企業的綜合實力,如果模式缺乏創新和潛力,單純的分品牌策略很難吸引到資本進入。辰韜資本合伙人、樂唯副董事長舒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御捷過硬的生產線和技術團隊是自己選擇樂唯的重要原因。
 
拋開這些外在因素不說,小型車行業自身也有諸多問題。正如一些行業人士所說,小型電動汽車壓根還沒有到打品牌戰、價格戰的時候。如今的小型電動汽車行業正處于疲軟期,缺乏創新化產品,技術水平也是差強人意。用時髦的網絡流行語來講,就是放眼整個行業,大家幾乎都在用同樣的“套路”。拼命降低生產成本,大打價格戰,無論整車企業、配件企業還是經銷商,各個都叫苦不迭。然而,產業發展的狀態不應該是這樣的。
 
近幾年,大家都在談行業自律、規范升級,地方政策也出了不少,但是“然并卵”,企業們似乎仍舊各行其是。就連小型電動汽車的發祥地——山東,雖然誕生出很多綜合實力較強的車企:如時風、麗馳、雷丁、唐駿等,但是品牌割據、地方保護仍舊是行業內默認的潛規則,劣質產品、雜牌作坊屢屢見諸報端。
發展了這么多年,小型電動汽車仍舊在初級階段,以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盤旋。坦白講,很多企業目前連最基本的產品尚且不能做好。完備的四大工藝、銷售終端、售后體系,行業里能排的上號的也就那么幾家。誰真正有料,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綜上所述,在筆者看來,小型電動汽車行業要想實現真正的逆襲,不能依賴國家政策,也不能攀高速車的“高枝兒”,更不要把資本當做是“救兵稻草”,最應該做的是踏踏實實地建好自己的生產線,瞄準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符合這一市場的、經得起考驗的產品。把基礎的東西做好了,該來的總會來的。

上一篇:互聯網汽車扎堆出現 “三好先生”博越何以笑傲武林?

下一篇:盧延純: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 促汽車業發展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