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兩年開始在外觀設計上苦功夫的中國品牌,似乎不應該再潑冷水,畢竟像傳祺GS4,、博越之流已經有了不錯的進步。奈何難免有期望越高,要求就越嚴的潛在意識,故而在看到眾泰版“途觀”,陸風牌“路虎”后還是感覺失望。
是否中國的汽車設計就只能依靠模仿借鑒,很難擁有一款原創漂亮的車型呢?說對也行,說過于偏激也有道理。
首先必須申明,優秀的中國設計師依然是存在的,像下面這幾位。
2015年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奧迪發布的Audi E-Tron quattro Concept,怎樣,好看嗎?
嚴思鳴就是它的主設計師之一
標致SXC Concept,它的父親,便是標致首席設計師——龔馮友。
中國品牌為何很難設計出好看的車
除此之外,還有張帆的作品傳祺GS4,于立豪設計的英菲尼迪 E merge Concept 內飾等等,這些作品都足夠表明國人設計師同樣可以有很棒的設計。那么,中國品牌稱得上漂亮的車,為什么還是這么少?
市場并未完全成熟
中國汽車市場成長的速度很快,從一開始大家都不怎么懂車,大量的用戶還在主要看價錢和大小,到現在會關注是否有車身穩定系統,開始分辨是不是使用老平臺進行“套娃”出來的產品,這些都是進步,國內汽車文化開始萌芽,汽車用戶開始懂車,喜歡談車了。
中國品牌為何很難設計出好看的車
只是話說回來,國內汽車發展時間確實很短,國外汽車文化大眾化的時候,中國還沒改革開放呢,那時候就是零星的幾輛奧迪官車,剩下的就是自行車了。起步時間晚,比別人差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回頭看看,像某些中國品牌車型依靠山寨抄襲別人的外觀,依舊可以賣得挺好,就說明了國內汽車市場還是不夠成熟。現階段來看,大部分購車者依舊是以價格為首要考慮,對設計的原創性沒有要求,只要盡量符合大眾審美觀就行。
身陷低端市場尋求突破
研發力度決定了能不能造出原創好看的車,而這里我們會牽扯到很多成本問題,對于國際大廠而言,那些暢銷車型的研發費用可以分攤到巨額的銷量上,平均到每臺車上的費用就很低了。同樣的成本,國際大廠的成本可以進一步壓縮到更低,他們可以把錢花在提升品質感和做工水準上,商業本身就是充滿殘酷競爭的一件事。
中國品牌為何很難設計出好看的車
而很多民營車企的問題在于,本身出身草根,扎根二三四五六線城市,起點低,品牌弱,陷于低價競爭,難以拔高產品定位,畢竟當你預算上去之后,對于那個車標就會越發看重。從據統計,今年1~9月,自主品牌在8-10萬元售價區間內汽車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從2010年的28.4%提升至55.5%,從次要地位逐漸升為主體地位,近兩年來,自主品牌正進入產品價位和份額的雙提升階段。中國品牌之所以能夠在8-10萬元售價區間內取得成功,基本上都是依靠將其配置提升至13萬~14萬元汽車產品的水平,歸根到底,自主品牌的競爭力依靠的仍然是高性價比。
文末
目前來看,中國品牌以吉利推出全新品牌LYNK&CO、長城推出全新高端品牌WEY為代表,在汽車設計方面更加重視原創,打造顛覆式的產品和進行全新的消費人群定位,在不久的時間里,我們將有希望看到更多原創漂亮的中國品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