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90后,在很小的時候,大概6/7歲的時候,印象中街上基本上都是以單車和摩托車為主,那個時候如果有一輛“太子”摩托車,就算是比較不錯的人家了。當時的一些明星,都買不起天津夏利和桑塔納等“豪車”,因為一輛差不多都要20萬。20萬當時對于一個月工資幾百塊的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90年代的時候,我國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那個時候市場上還沒有那么多車企,國產品牌的汽車在技術上還跟不上,所以主要是依賴進口汽車,進口汽車加上稅收,在1996年的時候,汽車價格之高都是難以想象的。下面來看看當時北京的汽車銷售價格表。
從上面的銷售價格表中可以看到,奧拓的銷售價格都要7.1萬,而一款老捷達則要14.85萬元,引用岳云鵬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天吶”,14.85萬元在當時買下4間100平方的地皮那可是毫無壓力。而像奔馳寶馬,就要去到差不多100萬人民幣了。1996年的100萬,不必現在的1000萬少。
而現在賣得比較火的本田思域,在當時的價格也要28.5萬元。那時候的頂級豪車,豐田皇冠的價格是48萬元,國產的長安汽車也要6.4萬元。可以說,20年過去了。什么東西都漲價了,反而汽車對比之前的價格,到跌了不少。小編覺得這還是要感謝國產品牌的崛起,打破了這個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