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MINI、Smart
時尚界的三大寵兒
相信大部分女性都無法抗拒它們
今天就來和大家侃侃——大眾甲殼蟲
1.
甲殼蟲是大眾旗下最經典、最成功的一款車型。
曾在1999年的“世紀之車”評選中排第四位,僅次于福特T型車、經典mini和雪鐵龍DS。
而甲殼蟲的誕生,與保時捷的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和著名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兩人息息相關。
在1920年代,汽車昂貴的造價以及高額的維修費用,使得普通百姓根本沒有機會使用。
當時就職于戴姆勒-奔馳的費迪南德,最大的夢想就是設計一款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國民汽車”。
但這一觀點并未得到戴姆勒-奔馳公司的支持,隨即費迪南德離開公司,創建自己的工作室(也就是日后的保時捷公司)。
直至1933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希望能夠生產一款可以廣泛使用的大眾化汽車。
并對這款車提出了要求:可以載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最高時速100公里/小時、售價不超過1000馬克。
希特勒提出的大眾化汽車和費迪南德的想法不謀而合,在1934年德國汽車制造聯合會委托費迪南德設計一款“大眾汽車”。

2.
1935年,樣車VW-3下線,搭載改進型空冷 700毫升直列4缸發動機, 功率達到22馬力,這也是日后甲殼蟲車型的原型。
為量產這種轎車,希特勒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建立大眾汽車廠(Volkswagen),在德語中Volks的意思為“國民”,Wagen的意思為“汽車”。
1938年,經過改進大眾推出了VW-38系列車型,希特勒將其命名為“KDF-Wagen”,其中KdF取自Kraft durch Freund(快樂就是力量)的縮寫,這是當時德國勞工陣線下屬度假組織的名稱。
當時KDF-Wagen的售價為990帝國馬克,但不接受現金支付。
而是采用集龍珠,召神龍的模式(一張票券5馬克,集滿990馬克儲蓄票券換一輛KDF-Wagen)。
然而現實很骨感,一年后二戰爆發,大眾工廠停止生產KDF-Wagen,轉而生產軍用汽車,原本要交付給百姓的KDF-Wagen也被改為軍用車。
3.
1945年,戰爭結束,大眾工廠被英國軍隊接管,并重新開始生產民用汽車,也就是當時的VW TYP 1車型。

1949年,英國將大眾工廠歸還給新的聯邦德國政府,至此甲殼蟲走上快速、平穩的發展道路。
1950年,為擴充公司的產品線Type 2投入生產,次年大眾汽車的總產量達到25萬輛,并已經向29個國家出口了甲殼蟲。
隨著戰后世界經濟的復興,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快速增長。甲殼蟲因經濟耐用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型。
1967年 第1000萬輛甲殼蟲下線。也就是在這一年,這種車在德國被正式稱為“甲殼蟲”。
1972年 2月17日,大眾汽車甲殼蟲以15007034輛(憋數,一千五百多萬輛)的總產量打破福特T型車的生產紀錄。
1978年,在德國本土生產的最后一輛甲殼蟲在埃姆登工廠下線;但海外的工廠里,甲殼蟲還是以1000輛/天的速度進行生產。
1998年,大眾公司推出全新一代的甲殼蟲。
外觀采用半圓設計,并且加入許多現代元素,從平民車變成時尚的精品小車。
后輪驅動改為前輪驅動,發動機由風冷式改為液冷式,有1.8T和2.0L兩種選擇,新添防抱死制動系統、側面安全氣囊、電動反光鏡等配置。
2003年7月30日,第一代最后一輛甲殼蟲在墨西哥工廠下線,它用3000輛特別版的甲殼蟲,來紀念這個車系的結束(沒錯第一代和第二代共同生產了5年)。
2011年,大眾發布第三代甲殼蟲。
如果上一代甲殼蟲比喻成“淑女”,那這一代就是“型男”。
外觀上完全顛覆第二代的半圓設計,回歸初代甲殼蟲的模樣,它變的更時髦,且充滿活力。
動力上搭載全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并推出多款限量版車型。
然而大眾因為2015年的“排放門”事件,需要承擔高額的罰款,可能會在2018年停產甲殼蟲,將精力放在其他車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