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大眾計劃將所有的零部件業務集中在一起,以期增加該業務的競爭力。
大眾認為通過精簡架構可以增強零部件業務的實力。德國供應商博世、大陸、采埃孚等均加大對電動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技術投資,而這也為公司帶來競爭壓力,大眾則希望借精簡架構來保障就業崗位。
大眾CEO 穆勒(Matthias Mueller)認為,最容易開展業務精簡的便是其電動車零部件業務,主要因該業務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組織。
但據穆勒身邊相關人士透露,將電動車零部件業務打造成一個單獨的部門或將是其組建一個更大且效能更高的組織計劃邁出的第一步。相關消息透露:“將我們電動車零部件業務整合到一起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因為集團旗下所有的品牌都將采用同樣的電池模型。”
重組的細節尚不清楚,但大眾員工曾被告知新組建的業務部門員工總數預計將達到80,000人,將負責所有的零部件業務。由多位高級管理人員組成的團隊也被任命來掌管該業務,但因還為沒有形成官方組織部門,他們的影響力也受到限制。工人也按照與大眾簽署的特殊合同繼續在公司下工作。
大眾新業務部門的計劃是大眾工會10月發布的一封時事通訊當中提到的,但大眾管理層并沒有隨即發布官方聲明。
穆勒的中期目標是將所有的動力系統業務借助于旗下品牌來融合到一起。隨著旗下品牌都加速推進電動車領域,也為此創造了機遇。
對于德國企業來說,就業問題是必須得到重視的,而大眾現階段為提高勞工效率也面臨很大壓力。大眾品牌也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成裁減14,000名工人的目標,為其工人總數的十分之一,也希望借此來提高斯柯達品牌的利潤率。另外,拋售表現難以讓人滿意的零部件業務也有利于完成這一目標。
NordLB分析師Frank Schwope認為,大眾的零部件計劃可以促使大眾品牌自身的競爭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