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說到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是當前最為火熱的產品。而通過各國對燃油車禁售的時刻表,我們似乎可以認定純電動汽車就是未來。目前,大多數20萬元級別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都是將10萬元級燃油車的燃油機替換成電動系統產生的。
簡單的說,花20萬元買個純電動,帶來的只有10萬元級別車型的享受,直觀的就是,花著C級車的錢,卻只有A級車的體驗。而且純電續航一般也只有300公里,一到冬季,還得打個半折,凍得連空調都不敢開。由于充電樁布局不完善,充電慢,都不敢出遠門。
而同樣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混動,僅僅只是比燃油車高了一兩萬塊錢,內燃機總是工作在最佳工況,油耗非常低,就一般的混動車型百公里油耗都在4個油左右。
內燃機主要工作在最佳工況點附近,燃燒充分,排放氣體較干凈;而且還不需要外部的充電系統,在達到節能的同時,還不會有續航焦慮癥。就是這樣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但在中國市場卻是不受待見,而且還沒有政府補貼,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應用條件下,混合動力汽車是電動汽車中最具有產業化和市場化前景的車型?;旌蟿恿ζ嚥捎脙热紮C和電動機作為混合動力源,它既有燃料發動機動力性好、反應快和工作時間長的優點,又有電動機無污染和低噪聲的好處,達到了發動機和電動機的最佳匹配。
為什么混合動力不能享受補貼?
混合動力其實是通過將發動機運轉的部分能量,以電能方式存儲起來,在適合的時候作為單獨或輔助動力驅動車輛行駛。但是它的技術含量要比純電動汽車高很多,因為要智能的切換電動機和發動機之間的工作,并且保證整體運轉平順并達到穩定可靠的量產指標,即便到目前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國內這方面最為成熟,技術儲備最為扎實的當屬比亞迪,但客觀的說,比亞迪雖然有插電混合技術可以讓車輛在一定的行駛里程內靠純電動行駛,更加靈活,但在混動技術方面和豐田仍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純電尤其是電池技術還并不成熟的今天,混動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提升內燃機的使用效率、達到更為環保,又可以避免因為充電的各種問題而限制了車輛的使用范圍。
但由于技術難度比較高,對于當前連燃油發動機都還沒搞清楚的自主品牌,混動自然是一大技術難題,如果是政府開放對混動汽車的補貼,那這些巨額補貼款項,自然都進入了豐田、本田這些合資企業的口袋,而且憑借著獨特的技術優勢,自主品牌在未來根本沒有希望在混動領域趕超這些合資大廠。
所以說,既然這些補貼款都是來自于全中國納稅人的錢,拿著去給外資企業輸血,自然是有些不合理。而純電動盡管當前不太成熟,有各種問題,但自主品牌與合資廠商是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而政府對自主品牌給予大量的補貼,從當前的結果來看,自主品牌已經是全球新能源市場,最大的占有者了。
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吉利、上汽、廣汽、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方面,取得先發優勢,補貼給到的彎道超車,成效很是明顯。若鼓勵混動,那自主品牌在未來更加沒有希望參與國際競爭,合資只會越來越強。保護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想必也是政府不鼓勵混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