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京金龍乘用車生產基地2017年下半年啟用 生產SUV、MPV新能源車
近日,南京金龍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發展規劃。規劃表示,年產值2000億元規模的乘用車生產基地將于2017年下半年啟用,主要生產SUV及MPV新能源車型。南京金龍乘用車生產基地位于南京市溧水開發區,總投資預計為50億元,未來,將逐步實現年產量100萬臺,年產值1000億元的生產規模。
來源:人民網
2、北汽EC180正式上市 售價4.98-5.58萬元
1月18日,北汽新能源純電動國民車——EC180在北京正式上市,補貼后售價4.98-5.58萬元。EC180是北汽新能源正向開發的全新純電動產品,共推出靈動版和靈秀版兩款車型,車身長寬高分別為3675*1630*1518mm,軸距為2360mm。從配置單上來看,該車裝備了一塊20.3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156公里,最高時速≥100公里,車型只提供了慢充,可在7小時內完成充電。
第一電動網新聞圖片
來源:第一電動網
3、奇瑞40億加碼新能源/車聯網
奇瑞集團官方表示,2017年奇瑞汽車將投入40億元聚焦新能源和智能技術,且“戰略3.0”時代的概念車也有望于年內發布。此外,有著“小螞蟻”之稱的奇瑞EQ1預計將于2017年3月正式上市,未來售價或在5萬元左右。
來源:第一電動網
4、募資16.77億元 林州重機建設年產30億瓦時動力鋰電池項目
林州重機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為19.43億元投建年產30億瓦時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和“Sat STAR 天眼”星座項目。公告顯示,年產30億瓦時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總投資額達22.08億元,此次擬投入募集資金的16.77億元,企業自籌5.31億元。根據項目性質,建成投產后,生產期內第1年達產總設計能力的60%;第2年達產80%,第3年及以后均達產100%。
來源:中國電池網
5、南昌發布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市級補貼與省級補貼1:1配套
近日,南昌市發布《南昌市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案》的通知,規定2016年市級財政補助標準與2016年江西省省級財政補助標準1:1配套。純電動乘用車按續駛里程不同分別補貼1.4萬、1.3萬、0.8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補貼0.8萬元。純電動客車最高補貼9萬元,純電動專用車0.8萬元。
來源:第一電動網
6、三亞發布“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到2020年推廣6000輛
近日,三亞市人民政府對外發布《三亞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6000輛(其中,2016年為600輛),建設充電樁5600個。新能源汽車在黨政機關、公共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和維修保障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運行需要。
來源:第一電動網
7、中國“十三五”期間將建超800座城際快速充電站
1月17日,發改委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適度超前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促進交通運輸“以電代油”。建設“四縱四橫”城際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新增超過800座城際快速充電站。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
來源:第一電動網
8、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51.7萬輛和50.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推廣量已經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2016年,我國新建公共充電樁達到10萬個,是2015年的10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成了規模化的充電服務網絡,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得到穩步推進。
來源:新華社
9、中國規模最大新能源汽車直流快充站投入運行
1月17日,中國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直流快充站在北京正式投入運行,該快充站運用最新技術,一次充電僅需15至20分鐘。據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部主任史景堅介紹,該快充站共配置100臺直流快速充電樁,均采用最新60千瓦快充技術,充電能力更強,充電效率比以前的快充樁提高近1倍。根據初步測算,100臺直流快速充電樁,日均最大可提供5000余次充電服務。該快充站位于首都核心區的天橋藝術中心地下停車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江西九江105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產業園落戶永修
1月18日,江西車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九江永修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105億元贛江新區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該縣,為該縣推進有機硅新材料、高端裝備、新型電子和孵化器“3+1”產業發展,全面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增添了強勁動力。
來源:中國江西網
11、國產純電動高爾夫將上市 續航300公里
在新能源領域逐漸開放的中國市場,大眾對于電動車在中國本土化生產已經有了具體的規劃。目前大眾已在華引入了高爾夫插電混動版車型,成為該系列產品中首款在華銷售的新能源產品。據了解,新車預計將在華南生產基地投產,純電續航里程可達300公里,超寶馬純電動版BMW i3的245公里。
來源: 網通社
12、奧迪野心爆棚:所有新能源車型全部國產
外媒報道,奧迪已經與一汽達成合作,未來五年內將有至少五款新能源奧迪汽車通過兩家的合作進入中國市場,并全部實現國產化制造。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將占到奧迪銷量的40%。對此,奧迪負責銷售和營銷業務的董事會成員Dietmar Voggenreiter表示“中國是全球態度最積極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奧迪希望能夠通過E-tron計劃來為中國消費者創造一個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