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瑞典哥德堡林德港顯得還有些冷清;三年后,這里的房租卻在節節上漲——這一切改變都是因為吉利的到來。吉利在這里磨劍三年成功開發出了LYNK&CO品牌——10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在德國柏林發布了全新品牌。無獨有偶,樂視則在汽車誕生地美國宣布旗下FF首款量產車將會在明年1月上市。一時之間,中國資本力量在汽車業界的努力,成為了全球焦點。
然而,打造全新汽車品牌需要投入巨資,風險與機遇并存。《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打造全新品牌,吉利的投入將會達到200億元。吉利能否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這會是一場危險的“賭局”嗎?
投資壓力猶存
在吉利大發展和大投入的背景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負債總額也在攀升。
2016年10月20日,吉利在柏林向全世界展示了全球化中高端品牌“LYNK&CO”,以及新品牌的第一款SUV車型LYNK&CO-01。
李書福在此次發布會上,顯得格外輕松。他與吉利高層坐在發布會左側的位置上,悠然自得地看著吉利全球團隊對新品牌的介紹,在德國交響樂與中國特色鼓聲中,品茗并品嘗美食。直到晚間,李書福才在小范圍內發表了看法,他認為這是一款真正代表汽車工業里程碑的產品。
“一路走來不容易!”知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吉利收購沃爾沃,一開始很多人都看不懂,現在大家終于開始意識到了收購沃爾沃的作用!”他說:“才18億美元啊,太超值了!”
6年前,李書福艱難地籌措了18億美元,一舉將沃爾沃拿下。拿下沃爾沃之前,李書福就已經構想好了如何利用沃爾沃豐富并極具前瞻性的技術。幫助沃爾沃走出困境之時是其第一步,讓沃爾沃技術反哺吉利則是更重要的舉措。而在利用沃爾沃技術來提升吉利現有車型之外,李書福與沃爾沃管理層經過幾番艱難的探討,最終形成了打造吉利歐洲研發中心的戰略。
吉利于2013年正式宣布在瑞典哥德堡設立歐洲研發中心(CEVT),整合沃爾沃和吉利的優勢資源,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級車模塊化架構及相關部件,共同滿足兩大品牌未來的市場需求。歷時3年多,吉利歐洲研發中心打造的新一代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即CMA(英文全稱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架構誕生。并在這一平臺上,形成了吉利全新品牌“LYNK&CO”。
對于吉利歐洲研發中心打造的新品牌,李書福難掩興奮之情。他說,我們展示的產品,是在世界傳統汽車工業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在互聯網、軟件公司對傳統汽車公司發出挑戰的背景下,展示的具有歷史意義,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他表示,我們的產品,除了體現傳統汽車公司對汽車的深刻理解之外,又吸收了互聯網公司的一些概念和技術路徑,不僅僅是傳統汽車的概念,也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概念,而是融合了各方優勢,承前啟后的產品。
這款被李書福視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從選擇發布地開始就已經瞄準了全球市場。吉利總裁安聰慧說,“LYNK&CO對標的就是大眾,我們瞄準的就是全球市場,在發達國家打開局面,我們也特別選擇了在德國柏林發布。”據了解,首款車型LYNK & CO-01將于2017年四季度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后續將進軍歐美市場。安聰慧表示,吉利汽車計劃到2020年實現產銷200萬輛的目標,而LYNK&CO品牌將占其中15%~20%的份額,也就是大約30萬~40萬輛。
打入全球市場
投入200億巨資
吉利汽車計劃到2020年實現產銷200萬輛的目標,而LYNK&CO品牌將占其中15%~20%的份額,也就是大約30萬~40萬輛。
競爭日趨激烈的全球汽車業,打造一個新品牌殊為不易,往往投資數百億也難以實現突破。吉利此次打造的新品牌,總投入是多少呢?
目前,吉利官方并未公開披露打造Lynk&Co的總投入將會達到多少。《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吉利相關人士了解相關投入時,該人士表示:“董事長曾經說過200億元的投入,但是這個200億元的投入是包括了工廠建設在內的投入。”
打造汽車新品牌在投入上,最重要的兩部分是研發和生產。其中,吉利已經在哥德堡組建了歐洲研究中心和造型中心,這兩大中心人員(包括部分國內人員)已經達到2000人的規模。而在生產基地方面,浙江臺州將會成為吉利新品牌的生產基地。
《中國經營報》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浙江臺州基地目前也被稱為浙江臺州路橋遷建項目,該項目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9大生產基地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包括沃爾沃汽車、吉利汽車控股等)。李書福曾經在臺州基地遷建啟動儀式上表示,臺州是吉利夢想開始的地方,15年前第一輛吉利汽車就是從臺州臨海基地開出的。根據彼時披露的規劃,吉利汽車臺州經濟開發區新基地,不僅生產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全新一代車型,還將引進世界知名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對核心零部件進行產業配套研發,提升中國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新基地占地46.5萬平方米,預計2016年底建成,產能20萬輛。臺州新基地生產的車型設計和技術,全部來自吉利設在歐洲的汽車研發中心。記者了解到,該基地計劃總投資38.73億元,截止到2016年3月末累計投入了32.53億元,在2016年期間尚需投入6.21億元。
而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由于吉利方面并未公布具體的吉利歐洲研發中心的投入情況,尚未有更準確的信息。然而,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2015年投入的開發支出就高達97.75億元,同比增長42.78%,主要為研究與開發階段的支出,具體為對變速器、發動機和整車的研發支出。近年來,隨著吉利控股集團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支出逐年增加。2013年,開發支出為58.78億元,2014年為68.46億元,2015年則高達97.75億元。而在吉利新品牌推上市場,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的情況下,吉利控股集團在研發上的投入還會不斷增強。顯然,目前僅僅處于亮相階段的吉利新品牌,未來面臨的考驗依然巨大。
隨著吉利控股集團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支出逐年增加。2013年開發支出為58.78億元,2014年為68.46億元,2015年則高達97.75億元。
200億巨資投入打造吉利新品牌之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吉利現有品牌及沃爾沃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記者了解到,截止到2016年3月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建項目有7個,合計投資總額約265.98億元,已投資121.31億元,未來尚需投資額為144.67億元。
其中,截止到2016年3月末,路橋遷建項目(即浙江臺州基地)需要投入6.21億元;沃爾沃大慶基地尚需投入5.54億元;吉利張家口發動機項目需要投入5.90億元;沃爾沃上海研發中心,尚需投入3.71億元;貴陽吉利整車產業化項目尚需投入34.14億元;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上學投入76.12億元;白俄羅斯吉利汽車ckd組裝廠項目尚需投入1.89億美元(約合12.81億元人民幣)。
而在吉利大發展和大投入的背景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負債總額也在攀升。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2015年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負債總額為1200.14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23.14%。其中有息債務方面,公司全部債務為488.10億元,同比上升14.19億元。短期債務為261.41億元,同比上升32.22%。
盡管負債總額攀升,但是吉利資產負債率卻有所改善。數據顯示,2015年末,吉利控股集團資產總額為1612.94億元,同比增幅23.95%;負債總額為 1200.14億元,同比增幅23.13%。顯然,負債總額的增幅低于資產總額的增幅,由此吉利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的74.90%下降到2015年的74.41%。
而在資產負債率下降之時,吉利控股集團在融資方面亦出現了良好的局面。記者了解到,具有“AAA”評級的吉利控股集團,近年發債利率不斷下降。其中2011年“11吉利債”發行10個億,票面利率為6.40%;而到了2016年3月14日發行15億元的“16吉利MTN001”時,利率則為3.48%。重慶某金融租賃公司高管黃穎峰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在央行不斷下調利率的情況下,信用評級高的企業在融資成本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中小企業可能融資成本高達七八個點甚至更高。
盡管從報表上看,吉利控股集團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均有改善。但亦有分析機構認為,吉利控股集團在建項目金額較大,公司也面臨著一定的資本支出壓力。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認為,中國汽車需求增速下降,對汽車企業經營將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公司債務規模有所增長,短期債務占比上升,資產負債率仍處于較高水平。
當然,擁有較強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的吉利控股集團面對一定資本支出壓力之時,相對于一些互聯網造車企業而言,還是更具有想象空間。目前,國內一些沸騰的互聯網汽車企業,其融資能力及持續投入能力都面臨著重重考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專家表示:“汽車業需要有恒心的企業持續大投入,一些想投機的企業,或許不久就會現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