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5-06 15:07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8449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在汽車業隨著科技進步、互聯網時代到來發生劇烈變革之際,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數十年高速發展之后的新常態,在這樣的常態下,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汽車產業下的新勢力下一步將如何發展?在以“下一步”為主題的2016第八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心文就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可能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騙補、地方保護等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度剖析。此外,他還透露云度新能源已經開發了兩款車,第三款會是輕量化的全新電動汽車(鋁合金加上復合材料、碳纖維),同時會在2017年上市兩款SUV產品,2018年上市一款具備國際標準的智能跨界小車,后面每年都會有一款車。
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心文
新能源汽車真正起步,從2010年開始,到2014、2015年進入一個爆發性增長的階段(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萬輛),在這個階段整體的發展主流是政策紅利所引導形成的結果。“如果沒有補貼,新能源汽車在現在的情況看,包括過去未來幾年,是沒法活下去的,政策的引導非常重要。我們國家拿出全世界最大的一個鼓勵政策、一塊最大的蛋糕來刺激新能源汽車的成長,從這一點來講是正能量,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帶來了這幾年這么紅火的一個市場。不論是上游的供應鏈,還是主機廠,還是后市場,都是一個蓬勃興旺的景象。”劉心文如是說。
電動汽車很巧妙地替代了傳統發動機和變速箱,國內在發動機上面發展三十年后,水平跟國外的差距還是很大,但是電動汽車我們很巧妙地避開了這一點,使得我們與國際水平能夠更加接近一些。另一方面,劉心文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也已經在政府鼓勵下逐漸呈現,新的營銷模式中確實存在有創意的模式,同時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逐步演進也開始呈現,這些都是行業發展的主流。
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勢必存在一部分非主流現象隱匿其中,類似車企騙補、資本盲目進入、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形成地方保護等行為所造成對行業的影響都是不利的。劉心文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可能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上的項目非常多,各地政府、企業,不管做過的、沒做過的都在一窩蜂上。同時,按照我們國家開放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準入新的新的政策,對產能、工藝是有要求的,包括車身的側翻能力、焊裝能力、總裝能力、電池的組裝能力等,而傳統企業產能的利用率相當低,大量的產能是閑置的,真正能達到70%-80%以上都算不錯。這些產能閑置的情況下,又要求增加新的產能,所以未來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可能還會加劇。
資本市場領域,近兩年的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的概念刺激了資本市場,所有的資本目光都聚焦到這一塊,過多企業想通過新概念進行資本的運作,但有些是很盲目的,只看到一個光環,但是不了解造車的本質。同時地方為追求政績也造成了整個行業亞健康狀態。劉心文認為目前行業的躁動帶來的是技術的粗糙。他說道,“前不久我去一兩個企業看,他們也在賣電動車,很多是粗制濫造的,但是他們的產品也照樣通過各種流程能夠上市銷售,能夠拿到補貼。沒有技術,非常簡陋的生產線,談不上研發,沒有驗證的過程,交給用戶,非常可怕。這種企業不在少數。”
新能源汽車現在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市場,技術、市場、從業人員、消費者都不是很不成熟。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政府的地方保護使得這個市場是割裂開的。作為一個汽車制造商,它要去銷售新能源汽車就要去研究各類市場的特征,制定不同的商務政策,最終也形成營銷模式的多樣化。
對于以上現象,劉心文呼吁,政府政策的制定能夠持續、穩定,不合理的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千萬不要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在將來補貼沒有的情況下,建議以車養車,傳統車的市場將來可能會逐步被新能源汽車侵蝕,傳統汽車也會逐步減少。因此,用碳排放指標來刺激、培養新能源汽車是行業內形成共識的一個點,只是政策希望早點能形成,并且能夠很長時間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次,在準入政策方面應該對新進入企業給予更多研發投入的鼓勵,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上去輔助。如果新進入企業有能力去整合一些存量的資產資源就應該考慮這樣的因素去引導新的企業投入。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